
说起小商品市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通常是浙江义乌。
义乌有着“世界超市”之称,你想要的任何小商品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而且价格也便宜。
但现在,有一个地方的小商品比义乌还要便宜,销量也远超义乌,甚至连义乌商家都会到那里进货,那就是河北。
不信你可以搜搜,同一款商品在同一个平台上,发货地在河北的往往价格更低。
2块钱的洗发水,3元一斤的狗粮,1分钱的手机支架,50元的军棉袄。纵观全网,没有比它价格更低的了。

就这样,凭借着超出常理的高性价比,河北2024年网上零售额将近5000亿元,其中实物商品销售额高达4405亿元,直接领先义乌。
今年更是厉害,光是年初快递业务量就高达17.3亿件,同比增长了41.8%,成功跻身全国四大快递省份。
那么,河北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做到电商大省的呢?

电商兴起的这些年,河北似乎一直躲在一个沉默的角落,说到小商品,很少有人会想到河北。
或许正是因为无人问津,河北电商才有了悄悄蓄力的空间。
在河北,大部分商品都来自当地没有牌子的小厂,商品没有名气,又想获得流量,于是河北电商直接甩出“低价”。
很多人都说义乌的小商品价格实惠,那是没见识过河北电商的价格到底能有多低。
在义乌,你可以买到性价比很高的洗发水。但是在河北洗发水是论斤来卖的,两三块一瓶的洗发水随处可见。
在广东,一个设计简单的帆布包可能售价几十元。但在河北白沟,十几块就能买到质量不错的时髦包包。

那些你想象不到的,单价极低的家居小物件、塑料制品,清洁用品等,在河北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有商家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薄利多销了,河北电商这是在用低价抢占市场。
其他地方的商家还在计算毛利率,但河北的商家仿佛在进行一场谁“更能亏”的竞赛。
以至于网友们调侃说:“河北的电商老板们不像是在做生意,倒像是在给全国网民撒钱,送福利。”
这种近乎疯狂的“撒钱式”打法带来的结果就是河北电商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就拿今年年初来说吧,1、2月份河北的快递业务量就已经突破了17.3亿件,这相当于每1秒钟都有超过200个包裹从河北发往全国各地。
这个数字,连浙江、广东等传统电商大省都不得不侧目。
然而惊叹之后,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了,自古以来商业的本质都是盈利,河北电商如此违背常理的低价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笔者曾收到过一个从河北发过来的28.8元的手机支架,这个支架能拉升到1.8米高,还能夹手机和平板,关键是它居然站得很稳,一点都不晃,当时我就惊呼:“这怎么可能赚钱?”

俗话说,亏本买卖谁都不愿意长期做。那河北电商是如何做到产品持续“白菜价”,质量还不翻车的呢?
首先当然是河北本土完整的产业链。
与义乌作为“集散地”的贸易模式不同,河北电商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本身就是“产地”,几乎县县都有集群。
比如纸巾王国保定,满城都是纸厂,从小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原材料到生产、包装出货,早已形成造纸产业链。
再看看毛巾之乡高阳,拥有百年制造历史,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了极致的专业化分工,一条毛巾的出厂价低到外人无法想象。
另外还有箱包之都白沟,方圆几十公里内就能找到所有制作箱包的配件和原料。
这些生产基地的核心逻辑就是“走量”,为了能够清空产能,维持工厂运转,哪怕单品的利润微薄,但只要规模足够大,他们就能回本,实现总盘盈利。
除了产地优势之外,河北电商另一个特点就是“前店后厂”,我们在直播间里看到正在吆喝卖货的主播,很可能就是工厂老板的儿子和女儿,或者就是老板本人。
传统模式下,商品从工厂到我们消费者手中,需要经历各级代理、零售终端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留下利润。
但河北电商让商品从工厂抵达消费者,直接砍掉了中间利润,这也是他们价格偏低的一个很大原因。
销量上来了,河北电商也就拥有了与快递公司砍价的绝对资本,要知道,物流成本也是价格战里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义乌,发1单快递的成本已经被压到了2元多。但在河北的一些核心产业带,1单快递的价格甚至被打到了1元多的超低价位。
在价格战几近饱和的电商市场中,河北硬是凭借着自身的产能优势用“低价”杀出一条血路,这条低价之路能走多远呢?

如果说“低价”是入场券,那么,河北电商想要站稳脚跟持续发展,未来需要有更多的筹码。
自2024年开始,河北大力发展 “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 ,当地对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园区、海外仓等给予大力支持。
一些河北电商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比如唐山陶瓷、霸州家具等传统产业集群就迅速搭上了跨境电商的快车。沧州也紧随其后推动了市内380家传统企业出海。
河北的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更是在2024年跨境电商单量突破296万单,增幅达到了200%。
此外,很多工厂型卖家也意识到,低价策略虽然能快速占领市场,但从长远看不仅利润微薄,还缺乏竞争力。

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的代理商和贴牌品牌商在跨境平台上不但销量很好,而且毛利率能达到50%甚至100%。
于是一些工厂型卖家也开始加入跨境电商,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从“内销价格”到“出海价值”的转变,河北电商正逐渐从单纯的“商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进化。
除此之外,河北电商的转型不仅体现在商业上的觉醒,更深入到了社会层面。
这两年,河北开始推行“数商兴农” ,旨在让老百姓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在顺平县,“沐尧顺平农产”直播间在2小时内吸引7000多人进入,订单额8000多元。

鸡泽县创新推出“一品一播”工作模式,累计开展特色直播9579场次,电商交易额突破6877万元。
另外,河北当地还面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创业农民等特定人群加强网络直播培训,助力他们掌握新的生产和销售方式。
去年,保定市就推出了电商培训免费项目,全年培训经营人员高达10万多人次。
这些举措不仅拓展了就业、创业空间,也为河北电商的未来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力量。
从华北平原到全球市场,河北电商已悄悄开启转型之路。
河北电商的未来,已不再完全取决于价格战,而在于其能否有拥抱变化的能力。
当一批又一批河北商家从价格战的“红海”驶向品牌化、数字化、全球化的“蓝海”,河北电商的真正价值才刚刚开始显现。
-END-
参考资料:
1.快刀财经:《一年五千亿,河北电商凭啥打败义乌,成了“价格屠夫”?》
2.网经社:《河北省直播电商发展全景分析报告2025》
3.正解局:《河北小商品比义乌还猛》
作者:陈璐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