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郭士强和宫鲁鸣的执教风格有何区别

男篮亚洲杯激战正酣,中国男篮小组赛的亮眼表现让很多自媒体平台拿郭士强和宫鲁鸣的执教进行比较,认为郭士强比宫鲁鸣更接受现代篮球思维、更加灵活等。郭士强执教中国男篮后打法突出“快”和“外”,注重快速攻防转换,同时鼓励外线投篮,通过快速传球拉扯防线创造机会。

图片来自网络

宫鲁鸣则秉持一贯的“高度至上”理念,依靠大个子球员在篮下的身高优势,阵地推进打法偏慢。其执教显得不够灵活,面对对手变化应变不足,用人上存在固执一面。

图片来自网络

一、从本人看来两人(甚至包括国内的许多中老年教练许利民、李春江、杜峰、李楠等)执教思路实际上是没有太多区别,他们的球员经历都是从艰苦训练来的,都是“三从一大”的训练思维和方式为基础演化来的,都会强调教练的权威性、战术安排的执行力以及队员的信任团结性等。许利民在东京奥运会女篮资格赛中国队对阵韩国队的比赛中领先时仍然骂队员的“小农思想”;亚洲杯郭士强骂王俊杰的三分防守;李春江、杜峰对球员严格的言论那就更多。国内教练的经历和文化背景基本都是秉承“打是亲,骂是爱”的思想,决定了不会像邓华德“西方式鼓励”的执教风格。就郭士强而言,有2009年执教中国男篮亚锦赛惨败伊朗的教训,有朱芳雨、孙悦、杜峰在领奖台上“偷笑”的背影,再次上任中国男篮主教练后明显强硬很多,弃用林威跟宫鲁鸣亚洲杯前弃用李梦有啥子区别?

二、从人员选择及战术安排上都是中国篮球传统的“高”、“快”再加上现在流行的“外”组合。中国篮球从穆铁柱、郑海霞开始就决定了“高”是中国篮球的基调,94/96黄金一代男篮倡导的“小快灵”是因为“高”不够的原因,“高”不仅仅是身高,还包括因为身高带来的篮板高,命中率高等诸多的“高”,没有“高”才会有王治郅提到的全员都有特长,人人都能持球进攻而且还能命中的绝活。到了“三大中锋,移动长城”时代,“高”度够了,需要“外”、“灵”来补充,谁是最会给姚明传球的人持续很一段时间的话题?女篮也一样,郑海霞身边一群的强“外”、强“灵”组合,没有丛学娣、李昕、柳青、王芳就不会有92/94黄金女篮第一代;到了苗立杰+陈楠时代,一样有宋晓云、卞兰、隋菲菲这帮“外”、“灵”在一起打天下。郭士强肯定是希望周琦、杨瀚森这些“高”能参加亚洲杯,但结果是事与愿违,没办法最后都得带上余嘉豪,这跟宫鲁鸣带张子宇原因差不多,只是我们对张子宇的期望值太高罢了。女篮出现了张子宇这种人才是没有任何一个教练能忽视的,敢不敢用,如何使用这些都是新课题。所以不用怪张子宇、余嘉豪在亚洲杯上的表现。

图片来自网络

三、不管是郭士强还是宫鲁鸣执教首先都会选择自己信任、认可、熟悉的队员,也可以理解为俗称“听话的队员”,不听话的队员如何执行教练的战术安排?能力越强的队员不执行战术安排破坏力越大,中国女篮巴黎奥运会的失利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教练和队员间的信任、认可是需要一个长周期磨合和共同经历的。就中国女篮取得2022世界杯亚军、2023年亚洲杯、亚运会冠军这批队员来说,2017~2018年基本就在组合一起打球了,参加了2017、2019(李梦参加军运会缺席)、2021亚洲杯,2021的东京奥运会。这么多年“高、快、灵”的磨合以及各种大赛的历练才有了2022年世界杯的爆发,强势延续到2023年,到了2024巴黎奥运会没有更多新鲜血液的补充成为强弩之末就不足奇怪了。中国男篮的经历就更不用说了,2008达到高峰后,随着姚明退役,洋帅、土帅轮流上阵,姚明上任后系列改革,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时期。郭士强上任一年多终于是对目前能够代表中国男篮的队员有足够了解才会在缺了周琦、杨瀚森、张镇麟这些主力后选择“王俊杰、高诗岩、程帅澎这些年轻队员”,在胡金秋、赵睿两名老将带领下打出来目前亚洲杯小组赛的亮眼表现。这跟宫鲁鸣上任三个月时间只能以2024年奥运会的老队员为主,老中青结合出征亚洲杯有区别,设想一下如果宫鲁鸣胆大启用年轻队员出征亚洲杯会是啥子反应。从结果上看,宫鲁鸣亚洲杯的失利还是出在人员的选择和信任上(这个信任包括队员跟教练、队员与队员间、以及自身在新的战术要求下的心态、位置等),除了张子宇外,不管老队员还是年轻队员都没能在亚洲杯对日本比赛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投篮命中率和失误两大数据是最真实的反映。而男篮不一样,几乎没有老队员的压制,年轻队员都想表现,都能表现,而且表现还可以,这种良性循环开始在形成,同样表现在投篮命中率和失误上。估计有人又会用大运队李笋南只集训两周就夺冠来说事,看看大运队组成,8名北师大女篮队员(含刘禹彤和唐子婷参加过上届大运会的WCBA现役球员),另外加了4名其他大学队员(陈玉捷是WCBA现役球员),关键是2024~2025赛季大学生联赛冠亚军是北大和清华,北师大是第三名,北大和清华的队员没有一人入选大运队,包括MVP北大伍湘琳,是不是中国教练都一样,选择自己熟悉、信任的队员?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四、说到郭士强和宫鲁鸣临场指挥的差异,可以理解为更多是男女运动员的不同。许利民、郑薇执教的时候也很少在场边“激情四射”,宫鲁鸣一样跟下场的球员有互动,宫鲁鸣坐在场没有“口吐芬芳”就该被指责?难道要像杜峰、杨鸣和杨赞在场边大喊大叫才是教练该干的事?国际篮联的裁判们可不会允许和纵容中国教练在场边又蹦又跳的手舞足蹈。

所以,郭士强和宫鲁鸣(包括国内中老年教练)执教上本质都是差不多的,风格上的区别基本都是基于执教经历以及带领不同队员的不同特点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体育   风格   郭士强   鲁鸣   亚洲杯   队员   教练   女篮   球员   中国男篮   战术   奥运会   组合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