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朱德的孙子被判死刑,祖母康克清得知消息后,是什么态度?

“克清同志,天津的判决书到了。”1983年9月某日清晨,邓小平的秘书将文件袋轻轻放在康克清案头。正在批阅妇联工作报告的她摘下老花镜,手指在”朱国华”三个字上停留了十秒,转头对警卫员说:”给我拿支红铅笔。”这个细节被时任全国妇联办公室主任的黄甘英记在当天的工作日志里,泛着油墨味的判决书上最终落下三个力透纸背的红字——”同意判”。

朱国华的名字在1983年夏天突然成为街头巷议的焦点。天津海河边的老居民至今记得,七月底的闷热午后,三辆警用挎斗摩托冲进大理道干部楼。当戴着手铐的年轻人被架出来时,晾衣服的大妈们惊得掉了竹竿:”这不是朱老总家的孙子么?”这个25岁的铁路局技术员,此刻成了”严打”风暴里最刺眼的浪花。

要说朱国华的堕落轨迹,得从和平区那个30平米的独居宿舍说起。邻居老张头回忆,1980年之后总有些穿喇叭裤的男女进进出出,”录音机放得震天响”。有次他亲眼看见几个姑娘哭着跑出来,衣襟扣子都系错了位。当时没人敢管——毕竟这是开国元帅的孙子,连派出所所长见了他都主动递烟。

“严打”的铡刀落得比想象中更快。8月25日公审大会当天,天津体育馆挤得水泄不通。审判长念到”强奸三名女青年,猥亵侮辱五人”时,后排群众突然爆发出”杀得好”的吼声。站在被告席最右侧的朱国华突然仰头盯着横幅上的”从重从快”,嘴角扯出个似哭似笑的表情。法警后来跟同事嘀咕:”这小子临刑前还在问'能让我给奶奶打个电话吗'”。

身处风暴眼的康克清,其实早嗅到了危险气息。1982年春节家宴上,她突然敲着筷子问孙辈:”你们知道爷爷的扁担现在在哪吗?”见众人发愣,她指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方向:”在玻璃柜里供着!谁要敢拿朱家的名头作孽,就等着去监狱里啃窝头吧!”这话说得赵力平手里的汤勺”当啷”掉进碗里,正在啃鸡腿的朱国华却只顾着跟表弟碰杯。

有意思的是,朱国华案发前两个月,康克清刚在《人民日报》发表长文《继承先烈遗志,端正党风家风》。她在文中特意提到:”有些干部子女躺在功劳簿上搞特殊化,比旧社会的八旗子弟还不如。”现在回头看,这些字句简直像提前写好的墓志铭。

死刑核准程序走到最后环节时,天津市高院院长带着卷宗进了中南海。康克清听完案情汇报,突然起身从书柜取出朱德1952年写给子女的家书。泛黄的信纸上,那句”你们必须戒骄戒躁,决不可有半点特殊化思想”的毛笔字力透纸背。她把信纸复印件塞进院长公文包:”带给国华他妈妈,就说这是我这个当奶奶的...最后一份家教。”

公审大会后第三天,康克清照常出现在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成立仪式上。摄影师抓拍到她整理胸前的代表证时,左手无名指上的银顶针微微发颤——那是朱德生前送她的六十岁生日礼物。散会后,司机老李憋了一路终于开口:”康大姐,国华的事...”话音未落就被打断:”老李啊,前头邮局停一下,我给天津妇联寄几本青少年普法手册。”

不得不说的是,这出悲剧里最讽刺的莫过于朱国华的真实面目。2003年解密的案卷显示,至少两名”被害人”在严打结束后翻供,承认当初是受到办案人员压力才指认强奸。当年跟着起哄的”兄弟”王某出狱后坦言:”我们那会儿觉得攀上朱家孙子就能横着走,真出了事才发现,老虎屁股摸不得。”

康克清晚年书房始终摆着朱德抱着孙辈的合影,唯独朱国华的位置被剪成了空洞。1992年清明节,她突然让秘书找出1976年的全家福,用钢笔在朱国华脸上画了个圈。”这孩子要是生在战争年代...”话说半截又咽了回去,拿起抹布使劲擦相框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标签:孙子   全国妇联   挎斗   海河   国华   力透纸背   孙辈   严打   天津   祖母   妇联   死刑   态度   消息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