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儿科坐诊这些年,常跟家长们念叨“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谁知就让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脏腑没长全,脾虚肾虚不算事儿,不用管。
脾常不足是正常的,但不用管一定是不对的。脾肾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根”,要是因为“普遍”就忽视,长期下来不仅孩子体质越来越弱,身高发育也会受影响,还可能招来鼻炎、过敏这些麻烦。而日常饮食,正是影响脾肾的关键,尤其这4 种食物,对孩子的身高和脾肾伤害极大,家长一定要帮孩子避开。
第一种,就是寒凉水果和冷饮。像西瓜、甜瓜、火龙果、冰酸奶、冷藏饮料,这些入口凉丝丝的东西,对孩子娇嫩的脾阳来说,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刚点燃的小火上。
脾阳受损,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会下降,湿气内停,不但让孩子大便黏软、胃口变差,还会阻碍营养的吸收和输布。长期下来,脾虚不能充分滋养肺肾,不仅鼻炎、过敏频发,骨骼发育也受影响,身高自然难追上来。
第二种,是甜腻零食。糖果、巧克力、奶油蛋糕、含糖饮料,这些食物在中医里属于“甘腻碍脾”。
过多的甜味会缠住脾胃,让它运转不动,湿气就像黏在机器里的糖胶,越积越厚。湿往上走,孩子容易鼻塞、痰多、反复清嗓子;湿滞中焦,则营养吸收差,脾肾得不到充分滋养,孩子就会显得面黄肌瘦、精神不振,长个的速度也明显变慢。
第三种,是油腻煎炸和肥甘厚味。炸鸡、薯条、红烧肉的浓油赤酱,以及老火靓汤里过多的脂肪和嘌呤,对孩子的脾胃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这些食物难以被完全运化,容易酿生痰湿,痰湿阻滞不仅让孩子腹胀、口臭、夜里打鼾,还会阻碍气血流通,影响肾主骨、生髓的功能。骨骼得不到清阳之气的温煦和充养,生长速度就会放缓。
第四种,是黏腻难消化的、过度加工的食品。比如糯米制品、奶酪、膨化零食等。这类食物质地黏滞,不易消化,容易形成“食积”。
积滞日久,会化热生痰,阻塞气机,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两者互相依存。脾胃一伤,后天之精无法充养肾精,肾气不足则骨骼不壮,身高增长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动力。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男孩,叫小宇(化名),7岁半了,身高却比同龄孩子矮了一截。妈妈带他来的时候,满脸愁容,说平时不爱吃饭,挑食严重,却特别爱吃冰淇淋和薯片,晚上睡觉不安稳,经常鼻塞张口呼吸。
我仔细观察了小宇,面色偏黄少光泽,下眼睑有些浮肿发暗,舌苔白腻,脉象细滑。这明显是脾虚湿盛,兼有积滞的表现。长期的寒凉甜腻饮食,让他的脾胃功能严重受损,不能有效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不足,所以面色差、个子矮;水湿内停,上犯鼻窍,所以鼻炎反复、睡觉打鼾。
针对他的情况,我制定的调理思路是:先停掉所有生冷、甜腻、油炸的食物,切断损伤来源。中药方面,用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从根本上增强运化能力;用陈皮、半夏燥湿化痰,清除体内多余的湿浊;用焦山楂、炒麦芽消食化积,恢复胃肠通畅;稍佐桂枝温通脾阳,让脾胃重新“暖”起来、“动”起来。孩子能接受中药的味道,就直接开了颗粒剂冲水就可以,同时配合外用健脾贴敷贴穴位。
调理2周后,妈妈高兴地反馈,小宇晚上睡觉踏实多了,鼻塞明显减轻,早晨起来也不老是打喷嚏了。1个月后复诊,孩子胃口开了,脸色也红润了些。最让妈妈惊喜的是,坚持调理1个多月后,小宇长了近2厘米,整个人精神气色都不一样了。
作为中医儿科大夫,我始终相信,调理孩子的身体,就像培育一棵树苗,既要松土施肥,也要防风避寒。避开那些损伤脾胃、影响身高的饮食“暗礁”,配合适当的中医药调理,很多孩子的生长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身高偏矮、脾胃虚弱、挑食厌食、鼻炎反复、睡眠不安这类问题,别总抱着“再等等看”的心态,可以说说孩子的情况,一起找找根源,为孩子制定一个适合他的助长方案。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