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电器巨头对比:2024年9个月松下营收3186.6亿元,美的集团多少

有句话说得好,“当时代抛弃你时,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曾经用来形容诺基亚辉煌不再的这句话,如今竟也像一片阴云,悬在了百年家电巨头松下电器的头顶。2025 年 2 月,松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它宣布解散旗下家电子公司,将业务重新梳理,整合为 “智能生活”“冷链” 和 “电气工程” 三大独立公司,甚至打算抛弃持续亏损的电视业务。这一系列动作,就像一位老将在战场上调整战略布局,试图重新找回昔日的荣光。

几乎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中国,美的集团这边正热火朝天地发布着 2024 年财报。数据显示,美的全年智能家居业务收入高达 2695 亿元,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同比增长了 9.4%。2024 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更是一路 “狂飙”,总营收达到 3203.5 亿元,同比增长 9.57%。而松下呢,虽然没有公布 2024 全年营收,但 2024 年前三季度,它的营收为 3186.6 亿元,只是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同比约增长了 1.5%。一个凭借多年积累努力突破转型的困境,一个依靠后发优势全力朝着领航未来的目标奋进。这两大巨头,究竟谁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家电大战中,最终露出胜利的笑容呢?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过去,看看它们的发展轨迹。​


1918 年,在日本大阪那间仅有 6 平方米的小作坊里,松下幸之助如同一位怀揣梦想的开拓者,以改良灯口作为他梦想征程的起点,就此开启了松下电器的创业之旅。他秉持着独特的 “自来水哲学”,觉得企业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自来水那样,价格亲民还随处可得。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松下电器从一开始生产简单的自行车灯、收音机起步,一点点拓展自己的产品线,如同一个好奇的探索者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后来,它又陆续推出了电视机、冰箱等各式各样的家电产品,迅速在日本家电市场上崭露头角,就像一颗新星在夜空中突然闪耀。1958 年,松下电器更是放出了一个 “大招”,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这一创新举动,简直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不仅让它在日本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更是为其在全球市场的大规模扩张,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在那个时代,“松下” 这两个字,几乎就成了家电的代名词,它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有着极高的声誉和信赖度,仿佛是品质的象征。​

然而,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不断变迁,科技也在飞速进步,家电行业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如同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比赛,大家都在奋力奔跑。半个世纪后,在遥远的东方中国,1968 年,在广东顺德的北滘街上,何享健创办了一个小小的 “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一开始,美的集团就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并不起眼,只是一家专注于生产瓶盖、风扇配件等低端产品的小型电器厂商。

但美的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人能精准捕捉猎物的踪迹。它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采用灵活的经营策略,慢慢地在家电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崭露出头角。到了 1980 年代,美的抓住了时代开放带来的机遇,大胆地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就像为自己注入了一剂强大的 “成长药水”,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迅速提升。1992 年,美的成功成为首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乡镇企业,这就好比一个孩子成功跨进了一个更高的成长阶段。

1993 年,美的通过并购小天鹅、东芝等知名品牌,并且从单一的空调业务扩展到全品类的多元化战略,不断充实自己的实力,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商业 “巨兽”。如今,美的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全球都颇具知名度的家电企业,它在家电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美的集团已经成为松下电器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二者之间的竞争火花四溅。​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松下和美的在产品、技术、市场等多个层面,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较量。松下曾经凭借等离子电视技术,在行业里独树一帜,仿佛一位武林高手在江湖中称霸一时。可无奈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出现了失误,就像在岔路口选错了方向,被汹涌而来的液晶电视浪潮无情地淹没。到了 2024 年,松下电视全球出货量仅仅只有 200 万台,和 TCL 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连人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面对中国品牌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松下就像一个陷入困境的战士,不得不削减成本,比如用通用部件来替换定制化设计。但即便如此,它依然难以抵挡美的那如同汹涌潮水般的 “极致性价比” 策略的冲击。为了在市场上继续生存下去,松下开启了 “断舍离” 的转型模式。2025 年,它把家电业务进行拆分,重新组合成智能生活、冷链、电气工程三家独立公司,还果断地剥离了一直亏损的电视业务,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高利润领域,试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松下百年发展形成的 “航母式” 组织架构,此时却成了它转型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决策流程冗长繁琐,就像一条缓慢行驶的大船,转弯都困难,导致市场反应迟钝。这和美的 “让听到炮火的人指挥战斗” 的高效管理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的甚至在 2024 年内部禁用了 PPT,只为了能够更快地做出决策,提高办事效率。对此,松下中国总裁木下步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国,速度就是生命。” 后来,松下又尝试以 “中国成本” 来反哺全球市场,比如将供应链扩展到越南。但这一举措能否帮助松下重新塑造竞争力,目前还像一团迷雾,充满了不确定性。​


反观美的,它凭借 “价格战 + 线上渠道” 的策略,在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如同一位勇猛的将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美的敏锐地察觉到线上渠道蕴含的巨大潜力,就像发现了一座隐藏的宝藏。它积极地与各大电商平台展开合作,努力优化线上购物体验,提供便捷的物流配送和贴心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努力,美的成功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一跃成为家电行业的佼佼者。当美的空调线上市场份额已经超过 40%,远远把其他竞争对手甩在身后时,它在空调类最大的竞争对手格力,却还受限于线下渠道,难以突破。

美的还实施了 “年轻人战略”,瞄准了追求 “快时尚” 的消费群体。虽然产品寿命相对较短,但它通过低价和快速迭代的方式,像一阵旋风般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更值得一提的是,美的在智能化方面早早地进行了布局。2024 年,其智能家居业务贡献了 72% 的营收,像 AI 语音控制的空调、能联动菜谱的智能冰箱等产品,构建起了 “硬件 + 场景” 的智能家居生态。美的的 α-Watch 智控星环可以统一管理全屋家电,而此时,松下的同类产品还停留在单品智能的阶段,仿佛还在起跑线上徘徊。​


如今,家电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松下在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少坎坷,就像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时不时遭遇风浪。这位曾经在家电行业呼风唤雨的巨头,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盈利能力也逐渐减弱。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松下踏上了转型之路,剥离了传统的电视业务,转而向高端定制产品方向发展,集中资源发展冷链和智能家电。同时,松下加大了在 B 端市场的投资力度,2024 年,它斥资 250 亿日元在中国扩建工厂,重点发展商用空调和工业自动化设备,与三菱、西门子等行业巨头在智能制造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剥离家电业务后的松下,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可能会动摇其品牌根基。就像一栋高楼,如果拆除了一部分重要结构,它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正如有专家发出感叹:“失去电视的松下,还是松下吗?”​

相比之下,美的集团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市场拓展难度加大,这些都像一座座小山,横在了美的前行的道路上。不过,美的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如同一位装备精良的登山者,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2024 年,美的研发投入超过 120 亿元,在压缩机、芯片等核心部件上,成功打破了日企的垄断,空调能效比松下高出 15%。美的还通过收购德国库卡、泰国东芝工厂等方式,加速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的渗透,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 40%。然而,美的的低价策略也带来了一些隐忧,净利润率仅 8.5%,而且过度依赖国内市场,这也像两颗定时炸弹,给美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两家企业之间的博弈,可不单单是产品与市场的简单较量,更像是一场战略与眼光的深度比拼。在这个全球化浪潮汹涌的时代,所有企业的成功,都像是拿到了一张时代给予的临时通行证。未来的家电战场,注定属于那些既能紧紧跟上时代步伐,又能不断创新与变革的 “变形者”。就像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所说:“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巨头   松下   松下电器   家电   中国   中日   电器   业务   智能   时代   市场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