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巨头李革:身家525亿,西药中国化,却救不了自己的老婆

最懂药的人,救不了最爱的人。

2023年,对李革来说是一半璀璨一半灰暗。

3月,《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以525亿元身家位列第314位,一手打造的药明康德已是全球第三大CRO企业,“西药中国化”的初心照进现实。

可仅仅两个月后,他的妻子、药明康德联合创始人赵宁,在与乳腺癌抗争20年后遗憾离世,享年57岁。

站在千亿医药帝国的顶端,李革曾让无数难搞的新药落地中国,让普通患者用上更实惠的“西药”,可面对爱人的病,他手里的技术、账户上的财富,却都成了无力的摆设。

学霸夫妻的“西药中国化”初心

1985年的北大燕园,化学系迎新会上,李革和赵宁的相遇像一场“精准配对”。

彼时的李革是个敢闯的少年,高考估分填志愿,他的志愿表上只有“北京大学”四个字,哪怕最后被调剂到化学系而非心心念念的物理系,也能凭着“理化相通”的韧劲,把试管里的学问玩出花样.

赵宁则是沉稳的学霸,笔记记得工工整整,讨论问题时总能点出关键,两人因一起泡实验室、一起啃专业书,慢慢从同学变成了恋人。

80年代末的出国潮里,他们没跟风选“安全牌”的名校,反而盯着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那里靠近黑人区,朋友都劝他们“太危险”,李革却在一张黑白照片背面写下“我相信我一定能征服美国”,他拉着赵宁的手,在1989年登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

哥大的有机化学实验室,成了他们梦想的起点。

李革跟着导师Clark Still教授,一头扎进“组合化学”领域,硬生生搞出了“标记的组合化学技术”,这技术能快速找到新药的前体化合物,相当于给药企的研发“开了加速器”。

导师用这项成果拉到风投,创办了Pharmacopeia公司,李革博士毕业后直接当起科研总监,28岁就见证公司登陆纳斯达克,成了圈子里小有名气的“技术新星”。

赵宁则在惠氏、百时美施贵宝等药企打磨,从科研到管理都练得炉火纯青,为后来的携手埋下伏笔。

如果一直留在美国,他们或许会成为大洋彼岸的精英夫妻,可1999年的一次北大演讲,彻底改变了轨迹。

演讲结束后,李革去考察国内医药市场,眼前的景象让他揪心:很多药企有生产能力,却没核心,李革突然冒出个念头:“回国创业,把‘西药’的研发门槛降下来,让中国也能做出自己的好药。”

赵宁一开始是反对的:“你搞科研行,经商太冒险,我们在美国的生活已经很稳了。”

可李革拿出地图,指着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再过两年中国加入WTO,国外药企会进来,我们要是不做,国内药企更没机会。‘西药中国化’不是仿制,是让研发落地,让更多人吃得起药。”

这句话戳中了赵宁,他们都是学化学的,最懂“药”能救人,也最懂“没药”的苦。

最终,赵宁点头了,还拉上刘晓钟、张朝晖两个好友,四个年轻人揣着积蓄,2000年在无锡建起了药明康德的第一个实验室,墙上贴着那句初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

药明帝国崛起

最初的创业路,比他们想的难太多。

李革原本想做原研药,可跑遍市场才发现,国内连实验室专用的通风橱都买不到,按欧美标准搞研发,没10年、几亿美元下不来,成功率还低,“初创公司耗不起”,李革坐在无锡的小办公室里,第一次感到茫然。

在一次出差的航班上,李革在笔记本上画了20多个化学药物模板分子,让团队试着合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把结果带给老东家Pharmacopeia,对方一看就眼前亮:“这能帮我们快30%的研发速度,还能省成本!”

李革突然顿悟:国外流行的“CRO模式”(研发外包),国内还没人做,这不就是出路?

团队一拍即合,药明康德转型做CRO,帮药企做研发外包,从化合物合成到测试,全流程接手。

可国内药企习惯了仿制,没人买账,李革又转头找国外人脉,第一笔订单就来自老东家,再靠“性价比”打开市场:国内人力成本低,他们的服务比国外便宜一半,效率还高。

短短5年,礼来、诺华、基因泰克这些国际巨头,都成了药明康德的合作伙伴,2004年营收就破了亿。

这背后,赵宁的付出功不可没。

2004年,赵宁放弃美国药企的高管职位,回国撑起“技术半边天”,她牵头建了“一体化分析平台”,从化学分析到药物分析再到生物分析,一套流程走下来,还通过了美国、欧盟、中国的国际验证,成了药明康德的“核心武器”。

客户不用再找多家机构,在药明就能搞定所有测试,订单自然越来越多,后来她管全球人力资源,又搞出“药明式培养体系”,让公司成了业界的“医药黄埔军校”。

李革的资本运作能力,则让药明康德一路“狂飙”。

2007年,药明康德登陆纽交所,当天市值破10亿美元,成了“中国新药研发服务第一股”,华尔街都说是“为中国的头脑买单”。

2011年,他花1.51亿美元并购美国AppTec公司,补全了生物制剂和医疗器械的业务短板,让药明康德从“化学CRO”变成“全领域服务”。

2015年,他又带着公司从美股退市,搞“一拆三”:合全药业上新三板,药明生物登港交所,2018年药明康德同时在A股、港股上市,14个交易日市值破千亿,成了A股的“医药神话”。

巅峰时,“药明系”三家上市公司市值近万亿,李革夫妻身家525亿,赵宁还多次入选“中国杰出商界女性”“科技女性榜”。

可鲜少有人知道,从2003年起,赵宁就背着“乳腺癌”的诊断书在拼,化疗掉头发,她就戴假发上班;复查要去美国,她就把行程排得满满当当,飞机上还在改方案。她还和李革一起捐钱给北大,设教育基金、建希望小学,抗击新冠时也捐了不少物资,她总说:“我们做药是为了救人,赚的钱也要花在救人上。”

525亿身家难敌癌魔

2023年5月,药明康德的讣告让整个医药圈沉默:“赵宁女士于2023年5月16日与世长辞。”

人们这才知道,这位“药女王”已经和癌症抗争了20年,她手里有价值百亿的抗癌药,旗下有全球顶尖的研发团队,丈夫是最懂医药的巨头,可终究没留住自己的生命。

李革能让药明康德同时运行上百个研发项目,能把国外的核心技术引入中国,让乙肝新药、降血脂药惠及更多人。

可面对赵宁的癌症,他试过所有办法,用最好的靶向药、找最顶级的医生、甚至让团队专门研发相关药物,却还是看着病情一点点恶化。

有知情人说,赵宁最后那段时间,李革推掉了很多会议,守在医院里,可再精密的仪器、再昂贵的药,也挡不住癌魔的脚步。

这让人想起乔布斯,同样是千亿身家,同样在57岁因癌症离世;也让人想起李显龙,虽然抗癌成功,可那是个体差异、运气和心态的叠加。

李革比谁都清楚,癌症不是“有钱就能治”的病:它涉及几百种基因突变,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药对别人有效,对自己可能没用;就算一开始有效,癌细胞也会慢慢耐药。他一辈子都在“解决难题”,却在最想解决的难题面前,成了“无能为力”的普通人。

结语

如今的药明康德,依旧是全球CRO行业的龙头,可李革的脚步慢了些。

525亿身家、千亿帝国,在失去爱人的遗憾面前,都成了过眼云烟,他终于明白,医药能攻克很多难题,却攻克不了生命的无常;财富能买到很多东西,却买不到多一天的相伴。

李革赢了事业,却输了最想守护的人。

再厉害的人,在生命面前都是平等的;再伟大的梦想,也抵不过“珍惜当下”四个字。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你身边有身患癌症被治愈的人吗?

参考资料

中国基金报:《哀悼!2000亿巨头创始人去世,年仅57岁》

药智网:《学霸夫妇做出CXO龙头企业,身家782亿!》

投资界:《学霸夫妻打造千亿生物科技帝国》

21世纪经济报道:《年仅57岁,2000亿巨头创始人去世,与癌症抗争了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财经   身家   西药   巨头   老婆   医药   康德   中国   癌症   美国   帝国   初心   新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