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舞台上,印度正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姿态,上演着一场场自导自演的狂想闹剧。而这一切,都在其经济发展的表象下,显得愈发荒诞不经。
2025年4月27日,孟买SENSEX指数五天内暴涨4000点的新闻,印度商务部官员们仿若找到了天大的喜事,兴奋地举着香槟欢呼:“这是自由市场对印度经济韧性的最高褒奖!”
当时印度媒体就发布新闻,声称:“印度正在引领全球市场复苏”!好似在这场全球经济竞赛中,印度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最后的赢家,中美相争反倒成了为印度作嫁衣。然而,他们似乎忘了审视这背后的真相。
实际上,此刻华尔街的交易员们正对着K线图笑得合不拢嘴。这个被莫迪政府吹嘘为“贸易战最大赢家”的股市奇迹,不过是特朗普政府“延迟90天加征关税”行政命令生效时,国际游资按下“暂缓抛售”键的应激反应罢了,如同泡沫般脆弱,一触即破。
回顾印度的经济发展历程,诸多乱象令人咋舌。在纳伦德拉・莫迪经济政策营造的舞台上,印度股市宛如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却又随时可能崩塌的空中楼阁。2024年9月,股市创下历史高点,那看似辉煌的背后,实则是外资疯狂涌入催生的巨大泡沫。
当时的印度政府沉浸在“承接中国产业链”的美梦中无法自拔,仿佛已看到自己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可现实总是残酷的,2025年3月,特朗普对印度商品举起26%的关税大棒,瞬间打破了这个美梦。孟买指数在五周内蒸发15%市值,290亿美元外资如惊弓之鸟般夺路而逃,其场面之狼狈,恰似宝莱坞灾难片中描绘的末日场景。
但印度的经济“魔术师们”似乎总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后,随着“对等关税延迟90天执行”的消息传出,股市立即上演惊天逆转。这种将外交施舍巧妙包装成市场自发选择的戏码,无疑让全球投资者大开眼界,也让人们深刻见识到了何为“政策市场”的极致表现。更为讽刺的是,印度央行为此不惜消耗430亿美元外汇储备托市,此时其外债/GDP比值已逼近23%的危险线,却还像个吞下美元毒丸却强装健康的病人,自欺欺人。
经济最终还是要靠制造业和工业撑着的,印度产业界的表现更是令人忍俊不禁。苹果印度工厂本土化率不足15%,半导体材料90%依赖中国进口;塔塔新能源车因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电池成本暴涨22%。这些现实无情地抽打着戈亚尔部长“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豪言壮语,事实证明,当中国海关打个喷嚏,印度工厂就得集体“病入膏肓”。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被政客们吹嘘为“改革里程碑”的PLI计划,承诺的260亿美元补贴实际发放不足30%。富士康半导体工厂因土地法改革搁浅延期三年。
有一说一,要不是现在美国政策强行支撑,印度恐怕早就完蛋了,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投资者都被印度坑害过。印度股市24倍市盈率的泡沫下,IT巨头Infosys市净率突破8倍,而营收增速仅4.2%。这种估值与基本面严重倒挂的畸形繁荣,不禁让人想起2000年的纳斯达克泡沫。
在这个全球化的经济赌场里,印度始终是那个怀着侥幸心理的赌徒。当它得意洋洋地展示手中筹码时,却全然忘却了赌桌的庄家永远坐在华盛顿。倘若印度一味沉浸在自己的狂想之中,不脚踏实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早晚将为自己的不切实际付出惨痛代价,在经济的漩涡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