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市场有点“分裂”:黄金单周暴涨超10%,创了近年新高,明摆着在喊“经济有风险,赶紧避险”,但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同期还微涨2%,照样维持着“经济向好”的姿态。
而中国对着全球年交易额才100亿美元的稀土“下功夫”,美国那边一会儿政府停摆,一会儿美联储又说要停缩表,这些事看着各干各的,其实都围着一个核心转。
全球资产的定价权,到底该归谁说了算?为啥避险的黄金和冒风险的美股能一起涨?这背后的博弈真相,得慢慢扒开看。
一、不是市场乱了,是资本在“两头下注”
以前一般是黄金涨、美股跌,一个是避险的“硬通货”,一个是跟着经济预期走的风险资产,画风完全相反。
可现在这俩居然一起走俏,不是市场出了问题,说到底是资本在“两头下注”。
美股现在全靠AI撑着,从大语言模型火了之后,科技公司估值一路往上飘,资本舍不得放弃这波热度,还想再赚点短期收益。
但是大家又怕美国那套宽松操作玩脱了,毕竟政府天天缺钱,美联储又被推着放水印钱,万一美元信用出问题,手里没点黄金可不行。
所以就出现了“既抱美股又囤黄金”的怪象,本质是资本既贪短期利益,又怕长期风险,只能这么纠结着,而真正决定这俩后续走势的,其实是“定价权”的争夺。
中国选稀土动手,不是因为这东西多值钱,100亿美元的年交易额,还不够苹果半个季度的营收,而是它像工业的“维生素”,看着用量不大,缺了就彻底玩不转。
美国急着让美联储停缩表,也不是真心想放水救经济,主要是怕美股的AI泡沫撑不住破了,丢了自己对金融资产的定价权。
这两件事看着不搭边,其实都是定价权争夺战的“前戏”,后面的较量还在等着。
二、中国稀土控节奏,航运戳痛点
咱们中国手里有一张王牌,那就是稀土,很多人以为稀土就用来做磁铁,其实它早就是半导体产业链的“隐形支柱”。
半导体生产有多金贵?单块晶圆要经过上千道工序,从氧化、光刻到离子注入,全程得2到3个月,而且像钢铁厂的高炉一样,一停就完。
就说台积电,它一座5纳米晶圆厂光建设成本就150-200亿美元,设备折旧、运维成本按每小时百万美元算,手里还有7座这样的厂。
要是因为缺稀土停工,不光几万片晶圆(每片值几千美元)会因为污染、氧化全报废,重新校准设备还得几周时间,这损失根本算不清。
更关键的是,这次稀土管制提的是“加强适当审核”,“适当”这两个字才是杀招,今天审核松点,明天可能就收紧,美国半导体企业根本没法提前准备供应链。
2021年的芯片荒就是现成的例子:当时就因为台积电产能紧张,加上美国得州遇暴雪,通用、福特两家车企,就因为缺个指甲盖大小的车载MCU芯片,被迫关闭全球工厂好几周,直接亏了几百亿美元市值,还有几亿美元的销售额。
现在美股全靠AI撑着,而AI的命门就是半导体,稀土这招等于捏住了美股的“软肋”,让美国不敢轻易松劲。
第二张王牌就是航运制裁,这招直接戳中了美国的“通胀痛点”。
中国之前明确说了,只要是美国制造,或者美国公司持股超25%的船舶,停靠中国港口的时候,得按每美吨400元的标准交额外费用。
别觉得这笔钱少,世界航运协会算过,一艘5万吨级的货轮,单次要多交2000万元,这能占到它单趟利润的60%。
为啥中国敢这么干?看组数据就知道了:全球前20大深水港里,中国占了16个;前10大里,中国占了8个。
而且全球每3个集装箱,就有1个要经过中国港口转运,不管是欧洲的货、美洲的货,想做全球贸易,绕不开中国的港口。
航运公司要是放弃中美航线,等于丢了大块利润;要是不放弃,只能把额外费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不管选哪条路,最后都是美国国内通胀往上走,运费贵了,商品成本就高了,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
而一旦通胀起来,美联储想放水也不敢,等于断了美国保金融定价权的路。
三、美国的“金融拆局”,放水救市,却留了大漏洞
美国也没坐以待毙,反而玩了招“以退为进”,想保住自己的金融定价权。
政府停摆看着是两党因为预算谈不拢,其实是美国财政部早就没钱了,2024年5月的时候,财政部的TGA账户余额只剩800亿美元,之前还是靠临时发了1万亿美元的债券,才勉强把钱补上。
可发债券这操作,等于从市场“抽水”,商业银行买债券得用自己的钱,1万亿美元一抽,美联储之前降息放的那点水全被吸干了。
所以今年美国银行之间的隔夜拆借利率,根本没受降息影响,企业和老百姓借钱还是那么贵,等于降息白降了。
现在政府停摆,国会没法拦着财政部发债,共和党巴不得停摆久点,好接着“抽水”,倒逼美联储让步。
果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很快就松口,说要“逐步停止现有的缩表政策”,缩表就是美联储从市场抽水,停缩表就是先不抽了,潜台词就是后面可能还会“注水”。
这消息一出来,黄金直接飙涨,市场怕的是美联储没了独立性,以后都得跟着政府的节奏放水,那美元超发就没边了。
以前黄金涨不涨,看的是实际利率;现在不一样了,看的是利率机制会不会失效。
就拿数据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黄金年均也就涨15%;现在倒好,单月就涨8%,比以前任何一轮牛市都快。
可美国这招有个大漏洞:放水最容易引发通胀,而中国的航运制裁刚好在给美国通胀“添柴”。
要是通胀真起来了,美联储只能被迫加息,之前的宽松全白费,美股的AI泡沫也可能破,毕竟现在科技公司估值都飘在天上,一加息估值就得往下掉,到时候美国的金融定价权根本保不住。
四、博弈的本质,看懂逻辑,比猜涨跌更重要
看到这就能明白,现在的全球博弈,早不是“你加关税我反制”的老套路了,核心是“实物资产定价权”和“金融资产定价权”的较量。
中国靠稀土、航运这些“实物牌”,抢的是产业链成本的话语权;美国靠放水、保美股这些“金融牌”,想保住的是全球资本流向的主导权。
而中国的“实物牌”刚好能戳中美国“金融牌”的漏洞,你敢放水,我就让你通胀,让你放也放不舒服。
至于黄金和美股的“对着涨”,其实两者都没说谎。
黄金涨,是资本在怕长期的债务风险;美股涨,是资本在贪短期的热钱收益。
说到底,这场定价权较量,没有“一劳永逸的赢法”,只有“步步为营的应对”。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用跟着市场瞎焦虑,看懂背后的逻辑,不盲目跟风炒股、买黄金,比啥都重要,毕竟在不确定的市场里,清醒的判断才是最靠谱的“资产”。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