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抗演之花”,23岁倒在宣传抗日救国的一线


她家境优渥

身上却无半点娇小姐的特质

引导很多人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她英勇果敢

曾多次只身穿越封锁线

向组织请示工作

在硝烟炮火中展示了巾帼英姿

她是《黄河大合唱》首演时

《黄河怨》的女声独唱者

被誉为“抗演之花”

她就是蒋旨暇


01


1918年,蒋旨暇出生。1933年,她进入蔡元培先生亲自创建的北平私立大同中学校(今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读书。

在校期间,蒋旨暇积极追求进步,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对华北的侵略,腐败的国民政府不断对日妥协让步,蒋旨暇愤然与同学一起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不久,她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称“民先队”)。

1936年暑假期间,蒋旨暇参加了民先队为动员全民抗战和军事技术培训而举办的西山夏令营活动。

图:北京市档案馆馆藏《北平市公安局关于各大学学生会举办西山暑期学生夏令营的呈》

西山夏令营的锻炼使蒋旨暇献身抗日救亡的决心更加坚定。1936年7月毕业后,蒋旨暇没有选择继续升学,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民先队抗日救亡活动中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蒋旨暇不愿做亡国奴,毅然瞒着家人只身出走,来到武汉加入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移动第七队。

大部分队员和蒋旨暇一样,是京津沪汉等地的流亡学生。他们以戏剧、音乐、文化拓荒者的角色出现在鄂中、鄂北农村,深入武汉外围,展开抗日救亡宣传动员,进行戏剧公演。

1938年,在周恩来的安排部署下,“话剧移动第七队”根据序列改编为“抗战演剧队第三队” (简称抗演三队),队长徐世津,光未然秘密担任抗演三队中共支部书记。蒋旨暇是抗演三队入党较早的党员。

图:抗演三队集体合影,前排左五为蒋旨暇

02


1938年秋,武汉沦陷。9月9日,抗演三队北上,准备前往二战区的山西前线,但由于日军空袭,转道潼关、西安。一路上,他们演出了《宣传》《沦亡之后》等独幕剧。

11月,抗演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时,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以及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激发了光未然的创作灵感,他开始酝酿长诗《黄河吟》。

图:光未然

图:抗敌三队在山西吉县演出后合影

1939年2月,抗演三队来到延安。在这里,他们演出了《抗敌歌》《大刀进行曲》《我们在太行山上》《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等抗战歌曲。其中,《黄河吟》得到了冼星海的高度认可,他决心为其谱曲。

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连续创作六天,终于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

1939年4月13日,抗演三队在延安公学礼堂首演《黄河大合唱》,蒋旨暇担任第六乐章《黄河怨》的女声独唱。

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更需要非常强的演唱技巧,是女高音的“试金石”。

蒋旨暇如泣如诉、如怨如怒地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她的歌声飞向壮阔的四野,那忘我的演出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黄河大合唱》的首次演出,轰动了整个延安,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迅速在中国大地传唱,成为激励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图:抗演三队在延安合影

4月下旬,毛主席接见了抗演三队全体队员。5月,抗演三队按照党中央的指示重返山西二战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敌宣传。

03


1940年5月,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发动了晋南作战。蒋旨暇和部分队员编成工作队派到中央军93军补充团。

一次,工作队随补充团行军时,发现原定路线被日军截断,只得向东过河翻越老爷岭再西行才能突围。由于补充团多为新兵,加之长期营养不良,高强度行军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危急时刻,蒋旨暇爬上高坡,高声喊道:“弟兄们!你们都是男子汉,我是个女同志,为了打日本,跑到前方来,跟大家一齐干。现在我在前面走,你们跟我来啊!”说罢,她跳下高坡,一面挥舞拳头鼓动疲惫的士兵,一面带头走在最前。在她的鼓舞下,疲惫的士兵纷纷起身,跟随她继续行军,直到深夜才最终走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官兵们无不钦佩她的英勇。

由于环境艰苦,加上长时间行军和宣传演出,队员多数患病,年轻的队长徐世津和17岁的青年诗人庄玄相继染病牺牲。

图:抗演三队队长徐世津(左)与战友陈璧与邬析零的合影

在家书里,蒋旨暇写道:“在这动乱的时候,生命在旦夕之间,何时何地能保得安全?所以,女儿谨以热诚的爱国意志参加工作。请爸爸恕女儿这种不孝的举动吧。”

在队里,蒋旨暇是多面手,不仅能演会唱,还精于创作。沿途的所见所闻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两年的时间就创作了十多个剧本。其中,《演戏》真实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群众的心声,是抗演三队保留时间最长,演出次数最多的独幕剧,深受观众的喜爱。

1941年3月26日,蒋旨暇因病去世,年仅23岁。她短暂的生命化作一道绚烂的流星划过黑暗,用生命之火点燃了民族救亡的希望,书写了“文艺救国”最悲壮、最动人的篇章。


本文作者:北京市档案馆 张斌

编 审:赵 斌 姜 黎

主 编:潘羽嘉

编 辑:史佩仑 马爱杰

参考资料:

《一二.九运动部分参加者名录》

《北京私立大同中学1930-1944年历届毕业生名册》

《山西文史资料 剧宣二队在山西专辑》

邬析零《<黄河大合唱>的孕育、诞生及首演》

《抗敌演剧队与延安戏剧运动》

《蒋旨暇烈士生前的四封抗战家书》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延安   黄河   黄河大合唱   抗日救亡   山西   演出   西山   日军   北平   北京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