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9月17日,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办。据悉,本届论坛以“跨越江海、文明互鉴”为主题,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共促大河文明交流互鉴。
本届论坛吸引了包括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杨开忠,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古典文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徐松岩,法国汉学家、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DG2CI董事长高大伟,埃及本哈大学哲学及阿拉伯与中国文化教授萨维·萨维·艾哈迈德在内的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别就“新质生产力引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迁”、“长江文明的辉煌”、“文明交流互鉴与世界早期国家形态”等主题进行演讲交流。
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渝举行。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长江文明论坛自2023年举办,已成功举办两届。本届长江文明论坛举办期间,除主论坛外,重庆还将举办一系列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包括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2025世界大河歌会、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等。
尤其是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是本届论坛的一大重点。来自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9名专家和高星、夏正楷、黄万波等60余位国内学者,围绕“龙骨坡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等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龙骨坡遗址远景。
“巫山人不仅在这儿生活,还留下了动物化石、石器工具以及最早的活动痕迹,这为复原巫山人的生存行为提供了直接证据。”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以《龙骨坡遗址价值与学术意义》为题发表自己最新研究成果。
“巫山人就是‘龙骨坡文化’的主人,他们的这种生存行为至少在200万年前就出现在长江三峡地区,而且是连续持久的。”黄万波表示。巫山龙骨坡的发掘与研究,不仅丰富了长江文明的内涵,也为探索人类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