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不再留手!乌克兰电力遭到毁灭打击,泽连斯基紧急求援过冬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乌克兰多个发电站被俄打击,乌克兰过冬能源严重不足!

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有所保留没有攻击乌克兰的能源设备;但是在乌克兰三番五次的挑衅之下,俄罗斯不再留手,乌克兰的多个发电站遭受打击。

泽连斯基开始向欧洲求援,欧洲的这些国家,会给泽连斯基援助吗?

俄军对乌能源设施的集中打击以 2025 年 10 月 30 日为明确起点。当日凌晨,俄军动用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对利沃夫州多布罗特沃尔斯卡热电厂实施突袭,精准摧毁核心发电机组,同时以滑翔制导炸弹攻击利沃夫州地下天然气储存设施,拉开全面打击乌克兰能源系统的序幕。俄罗斯国防部 10 月 30 日战报显示,此次打击 “针对为乌军提供能源支持的军事关联设施”,但乌克兰能源部当日回应称,被摧毁的热电厂承担着利沃夫州 60% 的民用供暖供电任务。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5 日,打击范围迅速覆盖乌克兰全境。俄军采用 “无人机探路、导弹攻坚、滑翔弹补刀” 的立体攻击链条,在 6 天内实施 4 波次密集打击:10 月 31 日,卡缅斯克水电站遭遇两次空袭,首次打击后抢修队伍介入时遭二次补炸,导致设施彻底报废;11 月 2 日,哈尔科夫州斯洛博然斯克热电站被 KH-101 巡航导弹击中。

作为东部最大能源枢纽,其损毁使哈尔科夫、苏梅等州电力缺口扩大至 50%;11 月 4 日,德涅斯特罗夫斯卡亚水电站重复卡缅斯克的遭遇,24 小时内两次被炸,直接切断敖德萨州南部供电网络。乌克兰国家电网公司于 10 月 31 日紧急通报,全境启动全天停电措施,交通、物流等社会活动陷入停滞。

俄军的打击呈现鲜明的系统性特征。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Ukrenergo)11 月 6 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俄军沿第聂伯河沿线精准打击输电枢纽,试图切断乌克兰东西部电网连接,制造 “能源孤岛”。打击目标集中于核心设备:大型发电站的涡轮机组、变电站的变压器、跨境输电线路的换流站,这些设施修复成本是摧毁成本的 300 倍。

单座电站修复需至少 3 个月且依赖进口设备。俄罗斯《生意人报》11 月 7 日援引军方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打击动用了伊斯坎德尔 - M 战术弹道导弹、口径舰载巡航导弹等多元装备,其中滑翔制导炸弹因产量优势成为摧毁大型设施的主力,命中精度控制在 3 米以内。

70% 地区停摆与 40 亿立方米天然气缺口

俄军的系统性打击让乌克兰迅速陷入能源瘫痪。截至 11 月 5 日,乌克兰能源部数据显示,全国 70% 的地区处于 “严重能源短缺状态”,东部、南部地区发电能力仅剩战前的 25%,基辅实行 “每区供电 4 小时轮换” 制度,居民需提前通过电网 APP 查询供电时段。基辅市民奥列格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家里供暖完全停了,电暖气每天只能用 4 小时,晚上室温降到零下 3 度,只能和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取暖。”

更严峻的是天然气供应体系的崩溃。乌克兰能源部长 11 月 6 日证实,10 月 3 日和 5 日的两轮袭击已摧毁全国 60% 的天然气生产设施,哈尔科夫、苏梅等工业密集区的能源供应彻底瘫痪。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 11 月 7 日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为保障居民过冬及基础工业运转,该国还需进口超过 40 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应资金缺口达 19 亿美元。而战火导致近 15% 民众流离失所,国家重建需 5240 亿美元巨额投入,更让能源采购资金难以筹措。

民生与工业体系遭受双重冲击。乌克兰最大的钢铁企业 “扎波罗热钢铁厂” 于 11 月 4 日宣布停产,理由是 “电力与天然气供应双重中断且无恢复时间表”;农业领域,乌克兰农业部 11 月 5 日警告,冬季小麦的仓储通风系统因断电面临霉变风险,若能源危机持续,2026 年小麦产量可能下降 30%。为应对危机,乌克兰政府于 11 月 5 日宣布延长 “能源紧急状态” 至 2026 年 3 月,禁止居民使用电暖气以外的大功率电器,同时向民众发放 “应急取暖包”,但物资仅能覆盖 30% 居民。

11 月 5 日开启的跨洋求助行动

面对能源绝境,泽连斯基自 11 月 5 日起启动密集的求援行动。当日上午,他与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请求提供发电机、变压器及天然气援助,强调 “1000 万居民面临无暖过冬风险,欧洲援助是拯救生命的关键”。同日下午,泽连斯基与波兰总统杜达举行视频会谈,敲定能源合作核心条款。

11 月 7 日至 9 日,救援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11 月 7 日,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与波兰奥伦集团达成协议,将通过波兰接收站进口美国 3 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分三批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前交付,波兰出口信贷机构提供贷款支持以缓解乌资金压力;11 月 8 日,泽连斯基访问德国柏林,与德国政府达成协议,德方提供 2 亿欧元援助资金用于修复发电设施,并派遣 100 名电力工程师赴乌;11 月 9 日,法国承诺提供 500 台取暖设备与 3 万吨液化天然气,并推动欧盟成员国参与援助。

但求援过程中挫折同样明显。11 月 6 日,泽连斯基向英国首相苏纳克请求援助时,英方仅承诺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未涉及能源设备;11 月 8 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明确表示 “反对向乌提供能源援助”,称 “匈牙利自身天然气储备仅够维持至明年 2 月”;欧盟内部,荷兰、奥地利等国提出 “先评估本国储备再定援乌规模” 的立场。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在 11 月 10 日的记者会上坦言,“欧洲的援助意愿存在明显分歧”。

前期布局与现实困境的双重博弈

欧洲对乌能源援助早有前期布局。欧盟委员会于 2025 年 9 月 12 日宣布额外拨付 4000 万欧元人道主义资金,用于为乌克兰民众提供取暖设备、固体燃料及应急供暖点,重点保障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截至 11 月 10 日,欧盟通过民事保护机制已向乌输送 15.6 万吨救援物资,包括 9342 台发电机、6917 台变压器及数百万节能灯泡。

但成员国的现实困境制约了援助规模。2025 年冬季,欧盟天然气储备量虽达 85%,但较 2024 年下降 5 个百分点,天然气价格较 2020 年上涨 60%。德国联邦经济部 11 月 5 日数据显示,德国居民天然气账单月均增加 150 欧元,11 月民调显示 58% 的德国民众支持 “优先保障本国供应”。政治考量同样凸显: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出于地缘利益积极援乌,而匈牙利、斯洛伐克因与俄能源合作持谨慎态度,导致 11 月 10 日欧盟外长会议未能达成统一援乌框架,仅呼吁成员国 “自愿提供援助”。

援助的实用性与安全性也引发争议。法国政府在提供取暖设备时,要求乌方提交 “物资使用清单” 并定期反馈,避免军用或遭损毁;德国西门子公司表示,向乌派遣工程师需 “先确认安全环境”,目前东部战场区域仍无法保障人员安全。截至 11 月 10 日,波兰首批 500 台发电机已运抵基辅,德国 2 亿欧元资金到位,但这些援助仅能满足乌 5000 台发电机、200 台变压器需求的 20%,40 亿立方米天然气缺口更仅填补 7.5%。

结语

这场能源领域的博弈已深刻影响冲突走向。对俄罗斯而言,“以战耗资” 的打击策略大幅提升乌重建成本;对乌克兰而言,美国 3 亿立方米天然气的 “底线保障” 虽避免人道灾难扩大,但长期能源自主仍依赖外部支持;对欧洲而言,4000 万欧元前期援助与成员国的分歧折射出地缘责任与民生现实的艰难平衡。随着 11 月中旬寒冬降临,这场围绕能源的较量还将持续发酵。

参考信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乌克兰   俄罗斯   紧急   电力   能源   天然气   波兰   德国   俄军   欧洲   基辅   设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