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中国近代时期,因为清王朝的腐朽无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一些革命志士选择通过革命的道路挽救中国,其中就包括国民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国民革命军最终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清王朝的覆灭并没有让中国迎来大一统,很快国内诸多军阀势力崛起,其中东北地区便以奉系军阀为主,其最高领袖则是赫赫有名的张作霖。因为张作霖对于日军的抵抗态度让对方非常愤怒,最终选择炸死了对方。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替了父亲的位置,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奉系军阀的将领所希望的,但是其中有一位将领对此却非常不以为然,他就是杨宇霆。不久后杨宇霆更是向张学良提出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这样的要求最终让张学良对他起了杀心,选择除掉对方。

当时张学良向杨宇霆表示这件事情可以在晚餐之后再议,随后自己便进行了暗中布置,杨宇霆等人高一迈入宴会厅,等待他的却是两旁早已埋伏好的士兵,他们一拥而上很快便将其制服,之后便当场击毙了杨宇霆。

当时张学良和其夫人于凤至就在旁边的厢房,两人听到枪声之后心中都是一紧,张学良内心此时还是难以平静下来,但想到自己眼下最大的威胁已经去掉了还是稍微安了些心。不过眼下还是有很多问题要处理,所以自己马虎不得

因为杨宇霆毕竟是和自己父亲同一时期的东北军元老,在队伍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自己突然下手将其铲除,最终是否会引起新的事端这谁也不知道。当时张学良一边搂住因为枪声而害怕的夫人,一边用手抛起了硬币,这样的举动不知道其是否在思索着什么。

早在张作霖时代的时候,杨宇霆是奉系军阀当中的最著名的大将,一直以来,杨宇霆都是东北军当中的二把手,这样的地位也让他养成了骄傲自负的性格。而当张作霖身亡之后,东北军指挥层面临着群龙无首的局面,之后将领们都赞成张学良成为东北军的领袖,这一点却让杨宇霆非常不满,因为其自身对于这个位置也是胜券在握。

为了表示自己内心的不满,杨宇霆便在张学良举行的晚宴当中独自离开,使得当时场面一度僵化。虽然杨宇霆并没有成为东北军领袖,但是他仗着自己是长辈的身份一直在之后的工作当中对张学良的诸多行为评头论足,完全不顾及张学良的脸面

原本就矛盾重重的两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变得势同水火,使得张学良逐渐对杨宇霆动了杀心,最终这股杀意转化成为了具体的行动,而杨宇霆也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除掉对方之后,张学良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但同时杨宇霆在临死前的挣扎也让他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宇霆为奉系军阀付出了很多,是帮助自己父亲张作霖打天下的重要功臣,但是自己却因为对方的嚣张态度却结束了他的生命,张学良在后来一直都在深深思索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是正确的。不过事情结束之后,队伍当中并没有出现张学良担心的暴乱,这一点让张学良稍微安心了一点。

但此后东北军的一部分将领虽然表面上没有表示出对于张学良行为的不满,但是还是主动拉远了和张学良的关系,这样的现状让张学良此后还是上香拜佛,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排解内心的不安。在以前的时候,张学良是根本不相信鬼神之说的,但是到了如今他不得不信,不是希望鬼神能够给予自己一定的帮助,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安心一点。

当然最终他这样的行为是否让自己的内心更安定了吗?这个应该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清楚,但张学良此项行为所带的后果确实不尽人意,虽然除掉了对自己最大的威胁,但是同时也在东北军的高层当中失去了他人的信任。这也是“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并没有得到以前的那些东北将领的帮助,因为大家都在其暗杀杨宇霆的行为当中寒了心。

古语有云“谋定而后动”,就是在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需要将情况考虑全面,做好一切准备,只有这样才可以展开行动,如果单单只是贪图一时之快而做出行为,那这样的举动可能是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举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坦言   迷信   张学良   杨宇   东北军   军阀   将领   内心   领袖   举动   这一点   国民革命军   枪声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