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高温炙烤着大地,一杯热茶或冰茶,成了许多人解暑的首选。
茶水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成分,本有清热生津的作用,但并非所有茶,都适合伏天饮用。
下面3种茶看似常见,却可能越喝越渴,甚至损伤身体,很多人却还在天天喝。
一、过浓的热茶:加重身体脱水
不少人认为“伏天喝热茶才解暑”,于是泡起茶来格外浓稠,一杯水里,恨不得塞进半杯茶叶。
然而,浓茶中,含有过量的咖啡因和茶碱,这两种物质,会刺激肾脏加速排尿,导致身体水分流失更快。
伏天本身出汗就多,电解质容易失衡,此时喝浓茶,会让脱水问题雪上加霜,反而越喝越渴。
同时,高温下,人体胃肠功能本就较弱,浓茶会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尤其是空腹时喝浓茶,还可能诱发心慌、头晕等“茶醉”症状。
建议伏天喝茶,以“淡”为原则,绿茶、白茶等清淡茶类,每次投茶量不超过5克,冲泡时间,控制在3-5分钟,既能保留茶香,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二、冰透的凉茶:损伤脾胃阳气
炎炎夏日,冰红茶、冰绿茶等冰镇凉茶,成了街头巷尾的“抢手货”。
从冰箱里拿出的凉茶,一饮而尽,瞬间的凉爽,确实让人畅快,但这种“痛快”背后,藏着健康隐患。
伏天虽然气温高,但人体阳气浮于体表,脾胃内部相对虚寒,此时大量饮用冰镇凉茶,会让寒气直侵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轻则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重则可能引发慢性肠胃疾病。此外,冰镇饮品,会使血管收缩,影响身体散热,反而让人觉得更热。
如果想喝凉 tea,不妨将茶水,自然放凉至室温,或加少量冰块略微降温,既保留了茶的功效,又不会过度刺激肠胃。
三、隔夜的剩茶:滋生细菌伤肝肾
很多人习惯,睡前泡一壶茶,第二天早上接着喝,觉得“省事儿又不浪费”。但伏天气温高、湿度大,茶水放置超过8小时后,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尤其是含糖的茶饮料,更容易变质。饮用隔夜茶,可能导致肠胃感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更值得注意的是,茶水久放后,其中的茶多酚会氧化变质,还可能产生亚硝酸盐。
虽然含量通常不高,但长期饮用,会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对健康不利。
伏天喝茶,最好现泡现喝,当天没喝完的茶,及时倒掉,切勿因小失大。
伏天喝茶的核心,是“补水、清热、不伤脾胃”,除了避开上述3种茶,还可以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茶饮:
体质偏热者可喝绿茶、薄荷茶清热解暑;体质虚寒者,适合喝发酵度高的红茶、普洱茶,温而不燥;出汗多的人,在茶中加少量盐,补充电解质。
茶是解暑的好帮手,但只有喝对了,才能发挥功效。入伏后,赶紧看看自家茶杯里的茶,是否在“黑名单”上,及时调整饮法,才能喝出健康,安然度夏。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