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姨今年快68岁了,最近家中气氛总觉得有点“压抑”。每逢饭后,她都会掏出几瓶花花绿绿的保健品,一边仔细阅读包装上的复杂词语,一边劝说家人:“这个能降血压,那个能防癌,咱不能错过!”可没过多久,陈阿姨开始抱怨胃不舒服、皮肤过敏,有时晚上还失眠。家里人心疼又无奈,一番劝说后,才知道她一个月花在这些神乎其神的保健品上的钱,竟然超过了2000元!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其实并不少见。年纪稍大的父母,为了健康投入“全部希望”,而层出不穷的保健品宣传更像一个巨大的诱惑:“买了就长寿”、“吃了不怕病”,甚至“百病不侵”。可这些保健品真的如此神奇吗?尤其是最近特别火的3类保健品,真的又贵又有效,还是暗藏风险?如果你家也有“保健品控”父母,不妨耐心看完下面的内容,有些健康真相,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保护你和家人的钱包与健康。
被“捧上天”的3类保健品,到底有多坑?权威专家这样说
现实生活中,“羊胎素”、“酵素”、“抗癌神药”等产品,常常被宣传为“抗老神器”、“排毒法宝”或“防病救星”,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部门与中国科协的权威调查数据,近年来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的保健品营销投诉量持续上升,2022年相关消费纠纷同比上涨12.6%,虚假宣传案例更是频频曝光。
解剖这三类保健品,他们为何会沦为无良商家的“摇钱树”?
羊胎素 : 抗衰老还是心理安慰?
宣传中,“羊胎素”号称能修复细胞、逆转衰老,价格高昂,动辄每支几千元。然而截至目前,没有任何权威医学文献证实羊胎素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或提升免疫力功效。相反,滥用这类生物制剂,反而可能导致过敏、免疫紊乱等副作用。
中国营养学会专家明确指出:所谓的“逆龄奇迹”,大多是噱头,花大价钱买到的,不仅难有收获,还可能添疾病。
酵素 : 排毒改善肠胃,真的假的?
这几年,“喝酵素能排毒通便、减重抗癌”的言论在朋友圈异常火爆,许多中老年人为此倾尽积蓄。但目前临床研究并未证实口服酵素有明显的保健效果。人体本身可以合成和分泌所需的酶类,过度依赖外源酵素反而可能破坏身体内环境平衡,诱发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部分伪劣酵素产品还因制备不当,细菌超标、糖分过高,存在明显食品安全隐患。
所谓“抗癌神药” : 天价产品,难觅疗效
诸如“干细胞口服液”、“纳米磁疗仪”等神奇产品,以“抗癌逆转奇迹”招徕顾客,价格常常高得惊人。然而目前这类产品几乎都属于夸大宣传,没有权威认证,缺乏系统的人体临床试验。盲目食用,不仅可能延误真正有效的医学治疗,还容易造成肝肾负担、经济损失惨重。相关案例中,不少家庭为“抗癌神药”投入数十万元,最终人财两空。
许多父母坚信,“再贵的保健品,只要有一丝希望也值得尝试”。可是,“健康投资”盲目跟风,最后可能带来三重风险:
1. 经济损失,难以追回
许多保健品往往以“买十送一”、“三人团购”营造抢购氛围,诱导老人反复购买。近期多起诈骗案件显示,单一家庭1年“被购买”金额甚至高达30万元。一旦发现为骗局,大多数无正规发票或售后,追责无门,血汗钱打水漂。
2. 身体伤害,后患无穷
某些保健品中添加不明成分,或者因粗制滥造含有重金属、激素等污染,日积月累可能损伤肝脏、肾脏功能,诱发过敏或中毒事件。近期一项面向1200名老年人的健康调查中,有18.3%曾因服用不明保健品出现肠胃不适、皮疹、失眠等症状。
3. 心理依赖,误导健康观念
长期依赖保健品,把它当成“万能钥匙”,容易掩盖真正的疾病征兆,耽误正规医疗干预。医学心理学分析指出,“保健品过度消费群体”中,有56%的人存在焦虑、过度担忧等负面心理。“花钱买健康,越买越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花样百出的保健品推销,既不能强硬指责,也不能一味顺从。建议采用“三步法”,让父母科学防骗、养成良好健康习惯:
第一步:信息求证,谨防“神话”标签
鼓励家中老人养成主动查证意识,对每一种“神医推崇”、“权威力荐”的产品,都要上网或咨询正规医院医生,认准国标符号和成分标签,不买“三无”“速效”“天价”产品。
第二步:健康饮食生活才是真正“长寿药”
科学研究早已明确,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放松心态才是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基本原则。与其花钱赌“保健神药”,不如把精力用在调整日常作息与交流陪伴家人,收获更真实也更长远的健康效果。
第三步:及时就医,不把保健品当药
如有慢性病、亚健康、特殊症状,切勿用保健品替代正规治疗。鼓励父母有问题及时去权威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再根据医嘱科学补充营养或辅助治疗。
结语
社会、媒体与商家的花式“洗脑”无孔不入,但真正的健康从不是靠包装精美、广告满天飞的保健品堆出来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保健品不可能“一剂通吃”;即便某些营养素有益,也要谨防过量和盲目跟风。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营养科学评论(第十卷)》
3.《中国老年人健康风险行为流行病学研究》
4.《保健品消费心理与老龄群体社会支持分析》
5.《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品行业通报》
6.《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年度数据报告》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