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实锤:医生律师不会被AI替代,但不用AI照样会被淘汰

去年,一个朋友老王失业了。

他做了15年传统制造业的质检员,每天在流水线上检查零件质量。

做了这么多年,但凡有瑕疵的产品,基本逃不过他的法眼。

今年,公司上了AI视觉检测系统,准确率99.9%。

这玩意不仅准确率高,更要命的是速度还快。

没办法,他就这样失业了。

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面临失业,心里真不是滋味。

于是,他就找几个要好的哥们诉苦:“这AI,不是要逼死我吗?”

朋友们帮他出主意,“它换个方式,学AI训练试试?”

半年后,老张去考了个AI指令工程师证书。

现在,他给工厂写检测算法的优化指令,年薪比之前还涨了。

他笑着说:“原来不是机器抢我饭碗,是我以前不会用机器。”

这样的场景,也许就是2025年,我们很多人要接受的现实。

AI不会淘汰人但会淘汰不会用AI的人。

国家在给你铺路,你接不接?

2025年,国务院的《“人工智能+”行动意见》里,明确了未来几年的目标。

中国要搞智能经济,而且要搞大的。

什么意思?就是国家砸钱、给政策,让企业搭上AI智能技术。

北京、上海、深圳的AI企业扎堆,政府补贴最高能给到500万。

郑州、合肥这些二线城市,也不甘示弱,算力中心也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与我们普通人相关的行业,你大概也想到了吧?

2025年,L4级自动驾驶卡车将覆盖长三角物流网络,相关技师需求暴增。

AI辅助诊断系统,已进入全国83%的三甲医院,医学影像技师大量紧缺。

物流、质检、家政等行业的AI指令人员,也是急需人才。

各个地方的AI人才大战也已经开始。

符合条件的AI人才,在上海可直接落户。

为了让大部人也学会写AI指令,出现了很多“AI+职业培训”。

政府甚至出钱,让失业人员学AI技能,学完直接对接企业上岗。

普通人也得赶紧学起来。

网上有免费学ChatGPT、Midjourney的官方课程。

考个“AI专员”证,年薪起步十多万。

哪怕你是个电工,学了AI运维,工资也能涨一半。

政策有了,学习班也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了。

至于去不去,看你。

哪些职业不会被代替?

智能经济AI时代来了,有些职业会消失,但还有很多职业会成为香饽饽。

你的职业是哪一种呢?

麻省理工学院的最新研究指出,医生、律师、心理师几乎是不可替代性。

AI智能医生,能帮助看片子,但代替不了医生开刀。

93%的医疗决策,还得靠人类智慧。

心理师也是不可替代,因为AI帮助不了你疏解情绪。

你也不会对着一块屏幕哭诉,对着它说婚姻的失败。

人们之间可以共情,可以提供情绪价值,但机器学不会。

律师也是不可替代的职业。

法条AI能背,但法庭上的辩论,还得真人来。

这些工作的共同点,是吃的是“人性饭”。

共情、道德、临场应变,AI再强也替代不了。

但这些行业,同样面对的是AI技术带来的改变。

上海某律所引入AI法律助手后,律师人均办案量提升3倍。

律师也要学会正确使用AI,否则事实依据不充分,也可能导致案子失败。

其实,除了律师、医生等不可被AI替代,还有蓝领技术工人,也越来越金贵。

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技师,市场需求量大增。

随着全球光伏安装量激增,德国技师日薪已达800欧元。

智能家居安装师,也同样无法被AI替代。

很多人转身进行技术学校,学习水暖、电工等专业,未来成为技术工。

北京某90后团队,通过AI规划布线方案,月接单量破百,利润率超40%。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不可预测性体力工作”岗位需求增长52%。

中国蓝领工人,平均薪资首次超过普通白领。

AI技术带来的职业变化

很多的行业,在AI加持下,反而发展的越来越好。

对我们任何人,都有必要学会使用AI,让它成为我们的帮手。

如果你是设计师,搞创意,AI能让你身价翻倍。

设计师小王,学会用AI之后,他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想好创意,拟好指令,几分钟AI生成多版广告草图。

自己挑出最好的几个修改,还可以让用户挑选。

加深了和客户的链接,作品也得到用户的认可。

好处还是大大的。

UX设计师小李,以前画界面累死,现在用AI工具“DALL·E”出稿。

这些职业,更重要的是设计创意,这可是AI代替不了的。

虽然AI 技术让物流分拣员、生产线上的工人失业,但可以学习成为AI指令师等。

AI指令工程师,就是教AI怎么干活;AI伦理专员,专门盯着AI别干坏事。

这些工作,都急需人员。

你可能会说:“我又不是程序员,怎么玩AI?”

这不,有专业的培训,要掌握这个技术也没那么难。

这是AI时代,任何人都要有学会使用AI的能力。

AI也是杠杆,有它的加持,能撬动你的薪资天花板。

2025年的AI工具,简单到像点外卖。

别被技术吓到,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躺赢。

在使用AI的时候,要学会风险控制。

比如,你的聊天记录要做好数据隐私,否则可能被AI拿去训练。

AI可能生成假新闻、deepfake诈骗,也要学会基本的防范。

学点基础法律,知道AI的边界。

做为普通人的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学习使用AI吧。

回到老张的故事。

他去年觉得AI是敌人,今年却说:“它更像我的助手,我指挥它干活,它帮我赚钱。”

智能经济,不要抗拒AI,也不是依赖AI,而是成为“驾驭AI”的人。

所以,别问“AI会不会抢我饭碗”,要问:

“我什么时候开始用AI,抢别人的饭碗?”#头条深一度#

素材来源

1、《中国经济时报》推动智能经济加快成为经济增长极

2、《参考消息》人工智能经济开辟职场新领域

3、《新华网》新经济领域对AI人才需求全面上升

4、《人民网》聂正标:筑牢AI人才根基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8

标签:科技   麻省理工   医生   律师   指令   职业   智能   技术   技师   创意   人才   经济   饭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