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是终点,是生活的“重启键”

前几日在公园遇见老周时,他正蹲在花坛边给月季剪枝,沾着泥土的指尖灵活得像在摆弄什么稀世珍宝。印象里,他曾是设计院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为了赶图纸能在办公室连熬三个通宵,眼镜片后的眼睛总带着挥不去的红血丝。可如今再看,他鬓角的白发泛着柔和的光,说起新种的绣球何时能开花时,嘴角的笑意能漫到眼角——那是过去几十年里,我从未在他谈论项目时见过的松弛。


人这一辈子,好像总被无形的时钟推着走。二十岁时忙着考学,三十岁时盯着业绩,四十岁时操心孩子的前程,五十岁又开始琢磨退休后够不够花。我们习惯了把“有用”当成生活的标尺,总觉得只有在岗位上创造价值、在报表上看到数字增长,日子才算过得踏实。就像邻居张阿姨,退休前是单位的财务主管,刚闲下来那阵总坐立难安,一会儿嫌老伴买菜太慢,一会儿又对着空荡荡的书桌发呆,后来干脆去超市找了份理货的兼职,结果不到半个月就累得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躺在病床上才叹气:“忙活了一辈子,倒忘了怎么跟自己相处。”


其实退休从不是“停下来”,而是终于有机会把生活的重心,从“别人的期待”转回“自己的感受”。楼下的李叔退休后迷上了摄影,起初只是拿着手机拍小区的晨雾,后来慢慢研究光影构图,去年还在市里的老年摄影展上拿了奖;小区门口开小卖部的王姐,退休后干脆关了店,跟着老年大学的旅行团去了新疆,朋友圈里的照片从账本变成了雪山草原,配文里写着“活了五十六年,第一次看见这么蓝的天”。他们没有再去职场里争高低,却在自己喜欢的小事里,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想起去年帮母亲整理旧物时,翻出她年轻时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想去杭州看西湖的荷花”。母亲年轻时是纺织厂的女工,每天天不亮就去车间,晚上还要给我和弟弟缝衣服,这个愿望被她藏在笔记本的角落,一藏就是三十年。直到去年夏天,我带着她坐在西湖边的长椅上,看着粉白的荷花在风里轻轻摇晃,她忽然拉着我的手说:“原来荷花真的会朝着太阳开啊。”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退休后最珍贵的不是挣多少额外的钱,而是终于有时间去兑现那些被生活耽误的“小愿望”——那些曾被我们当成“不务正业”的念头,恰恰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有人说,工作是为了让生活更体面,可如果把所有时光都耗在工作里,却忘了怎么体面地生活,反而成了本末倒置。就像春天的花不会想着冬天的雪,秋天的果不会留恋夏天的风,人在不同的阶段,本就该有不同的风景。退休后的日子,不必再赶早高峰的地铁,不必再为KPI熬夜,不必再在酒局上强颜欢笑。我们可以在清晨慢悠悠地煮一壶茶,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可以在午后坐在阳台读一本没看完的书,任猫咪蜷在腿上打盹;可以在傍晚牵着老伴的手散步,聊着年轻时的趣事,哪怕重复了十遍也不觉得腻。


那些说“退休了还得上班”的人,或许是还没明白:生活不是一场需要不停冲刺的马拉松,而是一次可以慢慢欣赏的旅行。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退休,就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去做那些“没用”却喜欢的事,去见那些“没空”却想念的人,去把那些被工作占满的日子,重新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毕竟,钱永远挣不够,但属于我们的、真正自由的时光,过一天就少一天。与其在退休后还围着工作转,不如好好享受当下:闻闻花开的香,听听风吹的声,尝尝家里的饭,看看身边的人。这,才是退休最该有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美文   终点   工作   日子   年轻时   西湖   老伴   去年   体面   闻闻   小卖部   会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