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需兼顾润燥与护脾

本报讯 (记者王青云)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2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秋分)有关情况。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黄欲晓给出了秋分时节的中医养生保健建议。

黄欲晓介绍,秋分意为“平分秋季”,是初秋与深秋的分水岭。她指出,往年此时多呈现“天干物燥”特点,而今年秋季则表现为“燥湿交织”。

“今年秋季气候与往年单纯的‘天干物燥’有所不同。”黄欲晓表示,这种气候条件下,人体容易出现口鼻干燥等不适症状,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发生率增加;同时湿气会影响人体脾胃功能,加上秋季昼夜温差明显,易诱发腹泻。因此,秋分时节的养生重点不能单纯润燥,还要注重保护胃肠功能,减少湿气对脾胃的困扰。

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黄欲晓推荐了穴位按摩法。她介绍,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穴位3~5分钟,能够很快疏通鼻腔,缓解症状。针对腹泻,她建议采用食疗方法。使用茯苓15g、山药15g、炒薏苡仁30g,再加上粳米50g、百合10g熬粥温服,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缓腹泻症状。

国庆小长假即将到来,“小长假期间,大家特别容易放松过度,出现饮食、作息规律的紊乱,这会使我们的身体亮出红灯。”黄欲晓提醒,中医认为秋天重在“收敛”,过度熬夜会导致人体出现口干、眼干、情绪急躁等不适症状。对于流行的旅行度假方式,她提醒,如果行程安排过满,会造成人体耗气伤津,导致疲劳。针对假期健康管理,黄欲晓建议保持正常作息,避免报复性熬夜;在饮食方面要食用润燥食品,尽量少食或不食辛辣食品,聚会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还要注重保持情绪稳定,因为秋季人体情绪容易出现波动。

对于熬夜人群,黄欲晓推荐了一款“润阴茶”:“用麦冬、百合加一点菊花代茶饮,它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缓解熬夜以后的口干咽干的症状。”她还介绍了两个穴位按摩方法:攒竹穴位于眉头内侧凹陷处,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的凹陷处,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摩3~5分钟,可有效缓解眼部干涩疲劳。

针对旅行疲劳,黄欲晓建议,可以用伸筋草或者透骨草泡脚15分钟,能够起到促进循环、缓解肌肉酸痛,还有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9月24日2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养生   秋分   穴位   秋季   人体   症状   建议   天干   疲劳   湿气   脾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