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新生人口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总人口下降到14.1亿以下。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持续了三年(12个季度)。新生儿的数量达到了75年来的最低点!
专家们过去担心的事情终于实现了:放开第二个孩子和第三个孩子,但我们仍然不想生孩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预测正在加速实现。
第一,为什么大家都“不敢生”?现实太骨感了!
最新调查显示,58.3%的适龄人直接表示“不敢生” 5 年前飙升近 16 个百分点。
在大城市,养孩子要花近280万!小城市也要130多万。房子、教育、看病三大项目,花钱如无底洞,年轻人称之为“生不起”。
有网友吐槽:“不是不想生,而是生活压力太大。”、“催生靠信念,长期靠系统”。当 “鼓励生育” 遭遇 “生存压力”,人口政策正在经历底层逻辑的重构。
政策大转向:从 “喊人生娃” 到 “保证你活”
由于催生效果不明显,专家马光远提出的几个“新思路”得到了网友的称赞和支持:
1. 全国养老金统筹:让老年人的养老金更有保障。
已在8个省试点,中央调整资金年增 2400 一亿,解决养老金发放问题。
在一些地方,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养老平台在家享受心跳监测和远程咨询服务,在一些社区食堂吃饭甚至不到10元。
2. 渐进延迟退休:激活 “银发红利”
从2025年开始,男女都逐渐推迟到65岁退休。58 一万人受到了影响,但社会接受度很好。一些社区开始使用智能设备,让老年人在旅行时得到健康的照顾。
3. 银发经济加速:25 万亿蓝海启航
预计到 2030 2008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 25 万亿元,方便老年人改造设施(电梯、无障碍通道)、发展智慧养老、健康旅游等。日本的经验表明,老年人也能带动经济增长。
4. 放宽城市定居限制
除了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更容易定居。预计这一措施将使2.6亿在城市工作的人真正成为“城市人”,享受城市福利。像成都这样的地方已经开始试点租房落户,真正让新市民落户 “住有所住”。
5. 吸引全球人才
新版 “绿卡政策” 成效显着,2025 年发放量同比激增 63.7%。上海等地利用“人才积分落户”吸引外国高级人才直接获得永久居留权,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后生育时代:普通人的生存规律
国家政策变了,我们人民的生活策略也要调整:
1. 新投资轨道:养老健康产业崛起
北京兴华社区开设了许多社区,为老年人安装智能夜灯和血氧仪器 "海滨邻里客厅" 满足社会需求。
预示着未来养老、智慧医疗、健康旅游等领域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2. 家庭资产再配置:从 “鸡娃” 到 “护老”
在未来,在儿童补习班(“鸡娃娃”)上花费的钱可能会减少,在老年人的医疗、护理保险和家庭改造中花费的钱将更有价值。上海正在试点“住房养老金”,老年人可以将房地产转化为稳定的现金流,同时保留居住权。
3. 职业转型:照顾经济催生新职业
照顾老人,陪伴老人,将来会创造很多新的工作。日本的经验就是这样。国内一些社区平台出现了十几种灵活的就业形式,比如帮忙取药、上门理发。
4. 城市重构:从 “钢筋森林” 到 “适老社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改造旧社区,安装电梯,修复无障碍通道。杭州的一些社区建立了“时间银行”,年轻人照顾老年人来节省时间,他们可以在老年时改变服务。
四、趋势已经到来:适者可以控制未来
从国家文件开始 “鼓励生育” 转向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后生育时代” 当火车呼啸而来时,普通人应该意识到抱怨是没有用的,聪明人必须主动适应变化。
①提前关注养老行业
②合理配置家庭资产(多考虑养老需求)
③投身于护理服务相关领域
这些人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领先。
时代在变,跟不上就会落后。只有看到趋势,拥抱变化,才能在新的情况下找到出路。
正如马光远所说:“适应不是认输,而是聪明人的选择。”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