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织音1953”园区一期已正式开业。 实习生 刘翼飞 摄
□本报记者 烟成群 实习生 刘翼飞
在石家庄市中心的原棉纺厂旧址,这个曾轰鸣半世纪的纺织车间,如今成为爵士乐与咖啡香气交织的时尚地标——“织音1953”创意园。
钢铁骨架间的时尚地标
打造吃喝玩乐消费新场景
7月20日晚,记者走进“织音1953”园区,占地202亩的园区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高耸的锯齿状厂房骨架依然矗立,红砖墙面上斑驳的标语无声诉说着过往。
“第一次来就被震撼了。”“95后”常客李薇表示,“我很喜欢这种有艺术气息的地方,在这里能触摸到真实的工业历史痕迹,又能拍照打卡出片,这种‘硬核浪漫’特别吸引我们年轻人。”
“纸皮烧麦出锅喽!”随着美食市集的老师傅一声吆喝,一百余种特色美食香气弥漫开来。在九工拾集的全国首店门前,等待尝鲜的队伍蜿蜒如龙。一家主打复古工业风的小酒馆内,巨大的旧纺机部件成为独特吧台背景。
而“织音1953”园区内最火爆的当数滴答滴运动工厂。记者看到,运动工厂内有射箭、卡丁车、攀岩、滑梯、蹦床等项目,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排队玩耍。
数据显示,园区内特色餐饮及夜间娱乐业态的营业额占比已超过60%,成为驱动园区活力的主要引擎。
“该项目占地面积202亩,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其中旧址改造提升面积5.3万平方米。”据石家庄旅投集团文体公司园区管理分公司总经理郭雯介绍:“目前园区的改造提升部分综合出租率已达95.9%。二期项目招商工作也于近日启动。”持续的运营投入,使园区5月开业以来客流量突破80万人次,这片曾沉寂多年的工业遗址,如今正以日均1万人的客流量,跃升为石家庄夜经济的新地标。
老棉纺厂织梦新生
工业遗存实现“形神再造”
“‘织音1953’这个名字深具匠心,‘织’致敬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及华北纺织工业基地;‘音’呼应石家庄‘元曲故里’历史底蕴,紧扣摇滚音乐的现代脉搏;‘1953’则铭记‘一五’计划开局之年与棉纺厂诞生之始,标志着石家庄工业发展的起点。”“织音1953”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完美复原历史质感,项目团队专程赴山西、山东寻找相匹配的旧砖,工匠师傅用“绣花功夫”铺贴每一块砖瓦。“我们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加固结构、清理修缮而非推倒重来。
记者来到了石家庄纺织展览馆,许多市民在此参观,了解石家庄那段辉煌的纺织史。20世纪50年代,当机器的轰鸣声在石家庄和平路沿线响起,棉纺织厂便开启了它辉煌的篇章。这里曾是华北地区纺织工业的核心地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如何让历史遗产在保护传承中焕新,是提升城市魅力的关键之举。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谋划实施了“6+2+2”城市更新行动,其中对棉一、棉二等老旧工业厂区的更新改造成为重点工程。在这场城市更新的浪潮中,“织音1953”文化艺术园区应运而生。通过对老厂房的精心保护和改造,在保留其原有工业风貌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文化、艺术和时尚元素。这里成为集文化传承、艺术体验、潮流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实现了工业遗存与文旅产业的完美融合。
工业遗存的“蝶变”同样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在这场城市更新的征程中,工行河北省分行充分发挥了金融专业优势,为“织音 1953”园区建设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织音1953’项目初期建设投入6.5亿元,它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对施工质量、工艺、材料的要求极高,资金保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工行“织音1953”项目专班负责人指着满桌的设计图纸说。
为保障历史建筑“活”起来、焕新生,工行石家庄分行第一时间成立“织音1953”项目专班,深度参与一期规划建设,从遗址拆建评估到融资方案设计,为“织音1953” 项目发放文旅产业提升改造项目贷款2.5亿元,贷款金额占项目总投资近四成。
河北工业遗产“焕新地图”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共振
放眼河北,一场以文化创意激活工业遗产的实践正在多点开花,形成一股强劲的“焕新浪潮”。
在唐山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高达34米的巨型水泥仓筒巍然耸立,内部被改造为别具一格的美术馆、书吧和咖啡馆,这个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启新水泥厂,如今已然成为唐山新崛起的文化地标。
邯郸棉三老厂区“城市记忆”项目,老厂房被赋予新生命。这里没有大规模商业开发,而是聚焦社区营造与文化浸润。旧车间成了社区图书馆、小剧场和手工艺传习所。
记者了解到,河北工业遗产改造呈现多元化态势。有的侧重高端商业与潮流文化,有的深耕社区服务与历史教育,有的探索艺术与设计聚合。核心在于精准定位,深挖本地基因,避免同质化,让工业遗产真正融入现代城市肌理和市民生活。
“工业遗产不是化石,它是城市记忆的实体化,等待被时代重新激活。”郭雯表示,“‘织音1953’园区为此特别策划了棉酷市集、soulmate宿艺艺术展、HBD河北国际街舞大赛、电声乐队演出。未来,我们还会不断引入先锋业态,就是要让这里365天都有新鲜事,成为城市生活的‘创意发生器’。”
省工信厅最新数据显示,河北省工业遗产名单已有超过20处。如今多地已开展启动保护性开发项目,总投资额逾50亿元。河北这片曾以钢与火锻造辉煌的土地,正以文化为熔炉,将厚重的工业遗产锻造成面向未来的城市新名片。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