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茅台散飞770/瓶持续降价,网友为何仍不买账?

中秋佳节本是白酒消费的传统旺季,但2025年的茅台市场却呈现出反常景象:53度飞天茅台散瓶价格跌破1800元心理关口后持续下探,部分电商平台甚至出现770元/瓶的“超低价”(实际为43度飞天茅台价格误读,但53度散飞真实批发价已跌至1770元/瓶)。这一价格跌破渠道商心理防线,更引发消费者集体观望。这场“旺季不旺”的悖论背后,是茅台金融属性退潮、消费逻辑重构与市场生态剧变的集中体现。
一、价格崩塌:从“液体黄金”到“平民饮品”的陨落
2025年9月19日,“今日酒价”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53度飞天茅台散瓶批发参考价跌至1770元/瓶,较年初跌幅超25%;原箱批发价1790元/瓶,创下上市以来新低。拼多多平台上,部分店铺双瓶装售价折合1700元/瓶,较官方指导价1499元/瓶溢价不足15%。这一价格体系崩塌呈现三大特征:
- 时间维度:价格下跌贯穿全年。自2025年3月以来,散飞价格经历六轮跳水,从2000元关口跌破1800元仅用时三个月,较2024年同期批发价降幅达35%。
- 空间维度:区域价差急剧缩小。北京通州核心区与乡镇市场价差从2024年的15%收窄至5%,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散飞批发价跌破1650元/瓶,显示全国性库存积压。
- 产品维度:全线产品失守。生肖茅台从2499元/瓶跌至1890元/瓶,蛇年纪念酒溢价率归零;43度飞天茅台虽维持750-770元/瓶,但因“送礼鸡肋”属性沦为市场边缘产品。
价格崩塌的直接导火索是供需失衡。2025年上半年,茅台经销商渠道投放量同比增加40%,叠加电商平台“6·18”“双11”等促销节点放量,市场供给量较2024年激增60%。与此同时,中秋国庆双节消费数据显示,高端餐饮场景白酒开瓶率同比下降22%,企业商务宴请预算缩减30%,直接导致需求端萎缩。
二、金融属性退潮:从“囤货升值”到“恐慌抛售”的逆转
茅台价格的非理性繁荣,本质是金融属性与消费属性叠加的结果。2020-2024年,茅台酒年化收益率达18%,超越多数理财产品,吸引大量投机资本涌入。但2025年市场生态剧变:
- 渠道商心态崩塌:河南某酒类销售商透露,2025年6月前散飞回收价尚能维持在1970元/瓶,但9月已跌至1700元/瓶,倒挂风险迫使经销商暂停回收业务。北京亦庄某企业批量回收占比从60%骤降至15%,形成“越跌越抛”的恶性循环。
- 消费者预期转变:社交媒体调查显示,68%的网友认为“茅台价格仍未触底”,23%的受访者表示“即使价格反弹也不会购买”。这种集体观望情绪,源于对茅台“永续增值”神话的破灭——当散飞批发价跌破1800元后,市场普遍预期其将回归1500元理性区间。
- 替代品崛起:光瓶酒市场2025年同比增长45%,江小白、玻汾等亲民产品抢占日常消费场景;威士忌、清酒等进口酒类在高端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8%,分流茅台的礼品与收藏需求。
三、消费逻辑重构:从“面子消费”到“理性觉醒”的变迁
茅台价格崩塌的深层逻辑,是消费代际更替与价值观转型的必然结果:
- 年轻群体离场:90后、00后消费者对高度烈酒兴趣减弱,低度果酒、预调酒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攀升至2025年的22%。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中秋白酒消费群体中,35岁以下用户占比不足18%,较2024年下降7个百分点。
- 商务场景变革:反腐倡廉与ESG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宴请中“茅台开瓶率”从2018年的65%降至2025年的28%。某上市公司财报披露,其2025年业务招待费同比减少41%,印证消费场景收缩。
- 性价比导向强化:消费者更关注“单位酒精度价格”。以500ml53度飞天茅台为例,其每毫升价格达3.54元,是同容量玻汾(0.16元/ml)的22倍。这种悬殊价差,促使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产品。
四、市场生态剧变:从“渠道垄断”到“多元竞争”的转型
茅台价格体系崩塌,暴露出传统白酒渠道模式的脆弱性:
- 经销商体系瓦解:2025年上半年,茅台全国经销商数量减少12%,其中违规囤货、炒作价格的经销商占比超30%。贵州茅台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承认,将“调整专卖店、商超、电商合同产品结构”,暗示传统渠道商话语权削弱。
- 直营渠道崛起:2025年1-8月,茅台直营渠道营收占比提升至48%,较2024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通过“i茅台”APP、天猫超市等直营平台,茅台得以直接触达消费者,削弱渠道商议价能力。
- 跨界竞争加剧: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酒企推出“千元价格带”产品,抢占茅台让出的市场空间;瑞幸、星巴克等跨界玩家推出含酒饮品,进一步稀释白酒消费场景。
五、破局之路:茅台能否穿越周期?
面对价格崩塌与消费转型,茅台正尝试三条突围路径:
- 产品矩阵升级:推出茅台1935、台源酒等中低端产品,覆盖300-1000元价格带;开发“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等跨界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
- 国际化战略提速:2025年计划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市场新增10家海外经销商,通过文化输出塑造“世界烈酒品牌”形象。
- 数字化营销转型: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打击窜货行为;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实现精准投放。
然而,这些举措能否奏效仍存疑问。招商证券研报指出,茅台当前批发价已接近底部区间,继续大幅下跌空间有限,但“行业底部显现”不等于“茅台复兴”。当金融属性褪去、消费回归理性,茅台需要重新证明自己作为“中国白酒标杆”的价值内涵——这或许是一场比价格战更为艰难的持久战。
结语
中秋将至,茅台散飞价格跌破1800元,本质是市场对一款“被神化的消费品”的重新定价。当“囤货升值”的投机逻辑失效,当“面子消费”的社交货币属性淡化,茅台正从“神坛”回归“人间”。这场价格崩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迫使茅台放下“奢侈品”的执念,回归“大众消费品”的本质。或许,只有经历这场“价值回归”的阵痛,茅台才能真正穿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