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这个曾经充满神秘色彩的词汇,如今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能源领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核能的未来,正朝着两个方向加速奔跑:核聚变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小堆)。它们如同人类能源革命的“双引擎”,正推动着我们迈向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人造太阳”: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我相信,最迟到2030年,一定能让第一盏‘核聚变灯’在中国点亮。”4月25日,在上海的“好望角科学沙龙”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的话语掷地有声。核聚变,这个听起来仿佛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其实早已在科学的舞台上悄然起舞。太阳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光发热,正是因为它内部不断进行着核聚变反应。而科学家们,正试图在地球上复制这一奇迹,创造出属于人类的“人造太阳”。
核聚变反应,简单来说,就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高温、高密度的极端条件下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的释放,比核裂变更为强大,也更为清洁。李建刚院士自1982年起便投身于安徽合肥的“科学岛”,开启了对“人造太阳”的漫长探索之旅。如今,40多年过去了,他和团队的努力正在逐渐开花结果。
目前,合肥正在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建成。李建刚院士表示,到2030年,我们有望看到“核聚变点亮的第一盏灯”。这盏灯,不仅仅是一盏普通的灯,它代表着人类对清洁能源的不懈追求,象征着未来能源的无限可能。
核聚变发电具有三大显著优势:燃料无限、零碳排放、固有安全性。聚变反应的燃料氘,主要取自于海水,而海水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反应产物仅为氦气和中子,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也不会有堆芯熔毁的风险,甚至可以随时终止反应。这意味着,核聚变发电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能源,还能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能源调峰,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小堆崛起:核能发展的新动力
在核聚变技术稳步推进的同时,核裂变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如铀-235、钚-239等)在吸收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中子和其他射线的过程。我国在核裂变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建成了全球首个第四代特征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并有望率先建成全球首个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小堆)是核裂变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与传统的大型核反应堆相比,小堆具有诸多优势: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体积小、固有安全性高、功率比大、适应性好、核废物产生量少、退役成本低等。这些特点使得小堆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的小堆领域发展始于上世纪末期和本世纪初期,虽然起步略晚,但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美国和中国是小堆领域发文总量排名前两位的国家。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与可控核聚变的协同发展,将成为人类能源革命的“双引擎”。这种双轨发展模式,既立足当下,通过小堆实现核能安全发展的“确定性”,又投资未来,依托可控核聚变打开“无限能源”的想象。
数据中心的能源新选择
随着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对稳定、低碳的电力需求激增。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达到400TWh,是2020年的两倍。而小堆,因其灵活性和高效性,成为海外科技公司布局的重点。
2023年,微软与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签署全球首个核聚变电力购买协议(PPA),计划于2028年从其“北极星”核聚变反应堆购买50兆瓦电力用于数据中心供电。这一合作标志着核聚变技术首次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微软还招聘了核技术专家,主导全球小堆和微型反应堆的技术评估,探索将其集成到数据中心的可行性。
2024年,亚马逊以5亿美元领投了X-energy,预计在2039年部署超过5吉瓦的小堆,该项目的首座反应堆计划位于华盛顿州,预计在2030年初投入运营,初期容量为320兆瓦,未来可扩展至960兆瓦。此外,亚马逊还与Energy Northwest、Dominion Energy展开了合作。同年,甲骨文获得了三座小堆的建筑许可证,谷歌也提前采购了多个反应堆的电力。
目前,签署“三倍核电”倡议的科技公司有谷歌、亚马逊、Meta等,它们承诺到2050年支持全球核电容量增长三倍,推动监管简化和技术创新。这些科技巨头的积极布局,不仅为核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为核能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核能的未来:绿色转型的引领者
核能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将为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而小堆的崛起,则为核能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田佳树认为,小堆兼具三代堆成熟性与四代堆创新性,是未来十年至二十年的战略必争领域。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标准化设计、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证明其与大型反应堆相比具有竞争力。
核聚变技术虽然前景广阔,但仍面临材料、成本和工程化等方面的问题。预计未来二十年内,可能会完成实验堆和示范堆的环节,并在商业堆的环节探索市场接受度。而小堆和聚变堆的协同发展,将共同引领世界能源的绿色转型。
核能的未来,不仅取决于技术的进步,还需要政策的协同、耐心的资本和公众的理解。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核能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点亮人类未来的能源之路。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