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60岁左右的长者常说,“我现在年纪大了,睡不了太久,凌晨三四点自然醒,也不困”听起来似乎是“年纪大了就这样”,但这真的正常吗?你是否留意到,晨起时精神萎靡,白日里总想打盹,稍走几步便觉疲惫,记忆力每况愈下,甚至脾气也渐趋暴躁,这些,其实可能都和“睡得不好”有关,睡眠不只是休息,更是身体修复、代谢、调节免疫的“夜间工程”,别小看这每晚的六七个小时,它真有可能悄悄决定你的寿命长短。
很多人认为,睡得越久越好,但医生却提醒:60岁以后,真正健康的睡眠,并不是靠“睡久”来衡量,而是看你“睡得深不深、醒得多不多”,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的最佳睡眠时间,大约为6.5~7.5小时,少于5小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风险明显升高,而超过9小时,同样可能意味着睡眠质量差、白天倦怠,甚至与认知下降有关。
但关键在于——别只盯着“时长”,哪怕你睡了8小时,如果总是半夜醒三次、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身体照样没休息够,真正优质的睡眠,是那种“躺下就睡着、醒来精神好”的睡,而不是“睡一整夜,越睡越累”的假性睡眠。
医生提醒,部分老年人惯于晚饭后就打瞌睡,凌晨三点醒来后便难以再入睡,此乃“前移型睡眠节律紊乱”,若不加以调理,久而久之,整个内分泌系统会被打乱,所以,若你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或者超过9小时,且长期感到疲惫,那就得重视起来了。
很多60岁以上的老人觉得“自己不累、清晨自然醒”是件好事,其实未必,长期睡眠障碍,不仅让身体恢复能力变差,还可能拉开慢性病的“序幕”。
比如,心血管系统在深度睡眠时会自动进入“维修模式”,心率下降、血压平稳,促进血管自我修复,如果深度睡眠不足,夜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压就降不下来,清晨突发脑梗、心梗的风险就升高了。
再如,记忆力减退不能仅归咎于年龄,大脑中的β - 淀粉样蛋白唯有在深度睡眠期才得以清理,该蛋白的堆积恰是老年痴呆的“诱因”,故而睡眠不佳者,记忆或衰退更快、情绪亦更易波动。
睡眠不足会扰乱胰岛素与食欲激素的平衡,易诱发糖尿病、肥胖和免疫力降低,莫小觑这“缺觉”之事,长期睡眠欠佳者,脸色晦暗、眼袋突显,感冒后康复亦迟缓。
所以,别再用“老了睡少”当借口,睡眠质量不高,真的会默默拖累你的健康。
很多老年人睡不好觉后第一反应是“吃点安眠药”,可长期依赖药物反而会扰乱大脑神经系统,让人越吃越睡不踏实,其实,真正的“安眠药”,可能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小习惯里。
晚饭宜清淡,忌过饱与油腻,若进食太饱或过于油腻,胃将持续“工作”,必然影响睡眠,建议将晚饭安排在睡前3小时左右,食物以易消化、温热、少盐为佳。
2. 睡前不看刺激内容:电视剧越演越悬疑、手机一刷停不下来,大脑兴奋状态根本难以“进入睡眠倒计时”,可以试着改成听轻音乐、做深呼吸、泡个温水脚,让身体“降速”。
3. 白天晒晒太阳,适度活动:白天宅在家里不动,晚上自然“用不尽能量”,适量的散步、跳舞、打太极,不但能消耗体力、增强血液循环,还能调节睡眠节律。
4. 固定作息时间:即便睡眠欠佳,亦要尽量晨起定时、晚睡定点,养成“生物钟记忆”,如此大脑方可学会自动放松。
医生还建议,遇到失眠困扰,先从这些生活调理开始,不急着吃药,实在调不好,再通过正规渠道评估是否有抑郁、焦虑或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而不是盲目“自我诊断”。
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但真正睡得踏实的人却不多,尤其是迈入60岁后,身体恢复能力变差,更需要高质量的睡眠来支撑精神状态、免疫功能和大脑清晰度,才能过上健康、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如果你总觉得“我还行,习惯了睡少”,请再问自己:你是真的不累,还是已经麻木?请别再将就每一晚的睡眠,因为它可能决定着你还能健康活多久。
好觉不难,关键在你愿不愿意从今晚开始,给自己一个“好睡”的机会,人生不怕慢,就怕不醒,睡好,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远见。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