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则泄泻”,溃疡性结肠炎的反复发作,根源多在于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得正常运化,下注肠道,便会引发腹泻、腹痛等症。
那么,脾虚从何而来?
饮食不节,是首要诱因,如长期过食生冷、暴饮暴食,会直接损伤脾阳;
思虑过度、情志抑郁也会耗伤脾气,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此外,久病体虚、劳倦过度,同样会使脾气渐虚,运化无力。
在改善脾虚、增强脾胃功能方面,有两种食物吃对了,可以健脾化湿、固肠止泻,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一、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入脾、肺、肾经,能健脾益气、养胃固肠。
《本草纲目》记载其“益肾气,健脾胃”,对于脾虚所致的泄泻、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无论是蒸食、煮粥还是煲汤,都能充分发挥其功效,且质地细软,不会增加肠道负担。
二、莲子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肠的作用。
它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收敛固肠,对于脾虚久泻、便溏不止的患者尤为适宜。可将莲子去芯后与小米同煮成粥,或与山药搭配炖汤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修复,“养” 与 “治” 同等重要。日常生活调养中,除了要避免生冷、辛辣、油腻之物外,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而说到调治上,中医讲究辨证用药、一人一方,如脾虚湿盛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湿热蕴肠者可服用白头翁汤加减等等,对症了方可事半功倍。
曾接诊一位42岁的患者刘女士,患溃疡性结肠炎半年有余,时常腹泻、腹胀,偶有黏液脓血;伴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为脾虚湿盛。
我在为其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加减调理的同时,嘱咐她饮食上可以适当吃一些健脾胃的像山药、莲子等等煮粥食用。
坚持半个月后,刘女士反馈说腹胀减轻,腹泻次数减少;3个月后,食欲好转,精神状态改善,大便成型,肠道已无不适。为防止反复,叮嘱其继续巩固一段时间。
溃疡性结肠炎就像"漏雨的屋顶",固肠止泻治标的同时,还需要健脾化湿除根,两者同时兼顾到了,才能真正告别肠炎腹泻!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千人千方。如有相关不适,大家不可盲目照搬套用,还需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帮助!#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肠炎##中医##中医怎么养脾胃#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