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头采米针,浓浓芦荻毫香,诗经里的野草们有了现实的具象!

转眼,年底就来了。

那些红色的衣服,大红色的围巾手套,大红色的贴纸,就要开始霸占我们眼球能触及到的各个角落,开启一片炫目的,新年红。

迎接那骏马奔腾的,马年。

但是,李麻花在一堆的热闹信息里提醒村姑陈,你还有一些春白茶,还没上架呢。

啊,不可能,春茶我全部都上架过了。整整上架了一个月呢。

想想那个月的日子,都觉得手抖,打字打到手抽筋。

这次轮到学美术的李麻花举证了。

她拿出一堆的仓库单子给我看,果然,还有荒野银针,还有一个头采米针,这两个2025年的春白茶里的孤品,还深藏在仓库里。

被遗忘的角落。

深感羞愧之后,村姑陈决定,痛改前非,一定要让这两款白茶界的明珠、太姥山春白茶里的顶尖之作,以良好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

于是,今天,2025头采米针上架了。

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泡了它。

真的是,毫香浓郁,汤水稠润,那白毫,厚实得铺陈在杯底,仿佛下了一场好大的雪。

毫香里野草香气异常地充足,啜汤的时候,那十二分浓郁的野草毫香,让人想起了《诗经》。

《诗经》的文字里,人们一直在劳作,采摘大自然的野物。

这其中,光野草就有几十种。

它们的名字分别是:荇菜、芣苢、蕨、薇、荑、唐、芄兰、谖草、蓷、荼、荠、葑、苕、苴、莱、芑、蓫、葍、堇.....

而这款头采米针的盖香里,以及汤水中,那浓浓的野草般的毫香,便让人,好似穿越到了古老的《诗经》里。

穿回宽袍,梳着双辫,涉水而行,采摘身周的茂密野草。

这其中,又有一款叫做芦苇的野草,特别地摇曳生姿,特别地亭亭玉立,在月下,闪着银白色的光芒,散发着浓浓的野味野香。

白居易《赠江客》诗曰:

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愁君独向沙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

这款野草毫香异常浓郁的2025头采米针,便唤作,《月下芦》吧。

2025头采米针《月下芦》

【品鉴笔记】

干茶:

颜色绿白二色,芽头小巧而饱满,手捏之,硬挺,并有强大的反弹力。

闻之,茶叶鲜香与干香并存,有一股山野天然之气。

许是因为炭烘技术精湛的缘故,抓捏这款2025年新做的头采米针的时候,感觉白毫满手,白毫易于脱落,并且,由于静电的缘故,易于粘在手上。

是以,轻轻触之,则指沾白毫,十分地有意思。

第一冲:

因为是冬天的缘故,沸水降温较快,故而,当壶中的水烧沸之后,须立马就提起壶,把那仍旧在翻滚的水,立马就浇到这2025头采米针身上。

否则,耽误一时半刻地,印象中并没有放凉太久,但实际上,壶中的水温已经降到95-90度左右了。

白毫银针中高沸点的物质,有一半已经激发不出来了,平白浪费掉了。

沸水注入之后,同样是因为冬天,室温低,盖碗容易凉透的缘故,需要迅速揭盖闻香,否则,盖子凉去,高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一半,就闻不到那样鲜明清晰的鲜爽山林野气了。

趁热揭盖闻香的时候,闻到的是高沸点里顶点的那部分香气。

它们是这款2025年新做出来的太姥山头采米针盖香的前调。

一股好闻的,清新的,鲜爽的,林木香气。

初夏的清晨5点,行走在公园里,森林边,那股子植物初醒时分,荷尔蒙齐齐释放的气息。

闻之,令人灵台清明,只觉全身充满了动力,只想跑步三圈,舒筋展骨一番才是。

盖香的中调,妥妥的毫香出来了。

竹木煮水的香气,林子里还没冒头就被挖出来的鲜笋的香气,嫩,鲜,多汁,清爽。

连山上不知名的小虫子闻到这股香气,都会凑上来,吸一口去。

足见它有多鲜,多嫩。

这头采白毫银针的魅力,在这香气里,便可见一斑。

盖香的尾调,在出汤后大约十来分钟的时间去闻之,盖子还没有全冷,闻到的是煮粽子叶的香气,不是那种隔年的晒干晒黄的粽子叶,是那种新鲜的,现采下来的粽子叶的香气。

新鲜,竹香盈屋。

满是令人食指大动的食物香气。

第一冲的汤色,是晶莹的月色。月上中天,离人又近又远,清辉曳地,带着五分的清冷,三分的寒意。

喝一口,是饱满的汤感,满口皆被白毫浸泡的感觉,咽下后,仍觉得白毫粘附在口腔四壁,幽幽地,随着呼吸,散发着阵阵竹木毫香。

汤水在口中,是柔润的,滑嫩的,几乎不必费多少力气,这茶,就咽了下去,滑下了喉咙。

倒出茶汤之后,会发现,公道杯杯壁上,有一圈水痕。

细看才发现,这是白毫留下的,是这里曾经飘浮着丰沛的白毫,它们粘附在杯壁上,原本与水面持平,在汤水倒出之后,这一圈方才显现出来。

足见这款2025年的太姥山头采米针,虽然年轻,只有七个多月的月龄,却因为身为头采,物质丰富,白毫丰厚,而呈现出了与其它白茶,所不能比拟的贵气超然。

第二冲:

沸水烧开便马上冲入盖碗,不必等壶中的水冷静下来。

沸水浇透盖碗中的头采米针之后,便立马合盖出汤,并且揭盖闻香。

这种冬天的天气,室温低于20度,盖碗凉得快,须得立马闻香,才能不漏掉高沸点的那一部分芳香物质。

这一冲,揭盖便是浓郁的,高扬的,奔放的,热腾腾的,竹木鲜香。

一股嫩竹笋切片煮开的香气,清清的,鲜鲜的,嫩嫩的。

充满了山野的野性与灵气。

盖香的第二层,在出汤之后大约5分钟左右闻之,盖顶心处,鲜爽度挥发了一些,此时凸显出来的,是浓浓的毫香。

那种野生的芦苇,野生的狗尾巴草,在秋天干枯之后,采下来,煮水的香气。

一股野干草香。

非常地浓郁,扑面,夺鼻。

嗅闻它的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人,都浸泡在了这野草般的毫香里,它好似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间浓雾,一下子,就让你身处迷幻,不知今昔是何年。

盖香的尾调,在出汤之后10分钟左右闻之。

是清盈的,微凉的,花香。

清冷风格的,空谷幽兰一样的香气。盈在盖上,轻盈若蝶,迷蒙着这一刻的蘅芷清芬。

这一冲的汤水,较之第一冲,颜色的变化不大,只略略比前一冲多了一点晶莹的米黄,或者豆浆般的米黄。

足见,白毫银针,它本身含有的色素,就是较为素净清淡的,只有叶绿素这一个大类。

不似秋白茶那样含有丰富的色素,花青素,叶绿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泡出来的汤色会有多种层次的变化。

而白毫银针,尤其是头采白毫银针,开春第一波采下来的芽头,它生长的季节,其实就是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时分,天气尚冷,夜间尚有霜冻,倒春寒还时时来逆袭一把,是以头采米针,叶绿素含量相较其它的白茶是最高的。

它的第二冲第三冲,仍然,是晶莹的素洁的,剔透如水晶的,米黄。

高空里秋月般的色泽。

有一点冷,有一点距离,并且,气度高华。

汤水入口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温润,温柔,润滑。轻轻一抿,它就自动,滑下了喉咙。

咽下后,回甘迅速便升腾了起来,在舌上中心处,清甜暗生,津液暗长,并且,毫香浓浓地,仿佛夜空中的烟花,炸裂开来,洒下满天星火。

舌上毫香如一朵又一朵不停腾起的蘑菇云,次第,升空。

于是满口皆是毫香盈盈。

呼吸中,竟然觉得自己成为了一枝山间的野草。

芦荻,芦苇,或是,诗经里的那些,名叫蓷、荼、荠、葑、苕、苴、莱、芑、蓫、葍....的,茁壮野株。

第三冲:

这一冲的揭盖,芳香分子多了非常多。

盖香比前两冲的单一毫香,单一野草香,又多了几分清凌凌的花香。

沸水注入,合盖出汤,揭盖时分,最开始闻到的,仍旧是那股子植物的鲜香。

春夏之交,晨间的雾蔼里,林木里的浓郁荷尔蒙香气。

深广的,又鲜爽着,闻得人提神醒脑,神清气爽,一扫整夜深睡的昏沉。

盖香的第二层,是鲜爽得不得了的,植物鲜香。

那种在初春的季节里,采下来大把大把新发的植物嫩枝,嫩芽,嫩叶子,趁新鲜,全部浸泡到山泉水当中,一夜之后,汁液融于泉水,去闻它的时候,那股冲天的清冽之气。

清鲜鲜爽得,让人只想把舌头吞下去。

盖香的第三层,是花香。

清盈的,柔美的,春天新绽的,白色的小花苞们,迎着春阳,释放出来的清香。

有几分甜,有几分清鲜,有几分柔美,又有几分,灵动活泼。

它们俏立在嫩黄的枝头,是太姥娘娘在春季,送给我们最鲜美的礼物。

闻着这股花香,只觉得一冬的沉闷,尽扫而光,换来满心的鲜香。

如桂似兰,又似茉莉栀子,清雅难寻,花香四溢,茶香幽长。

端的是惬意非凡。

这一冲的汤水,是明净的,晶莹的,白毫仍旧跟前两冲一样,多而繁密,沉在玻璃公道杯杯底,如铺陈着一层皑皑白雪。

汤中的滋味是清润的,清甜的,清柔的,清新的。

有三分太姥山春季的料峭春寒,有三分太姥山春季的竹嫩枝绿,还有四分太姥山春季的,姹紫嫣红。

入口便是清冽,然后是鲜嫩,柔若无骨,嫩似豆花,好想一口吞下去,细细感受这柔肌润肤。

回甘里余韵悠长,毫香在荡漾,花香在袅袅,竹木香在徜徉,嫩叶香在飘摇....

舌上甘香,又鲜,又嫩,又爽,又甜。

怎一个嫩字了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具象   诗经   野草   现实   香气   白茶   汤水   银针   沸水   花香   月下   盖碗   浓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