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美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谈。
从目前来看,这一轮贸易谈判传出的信息并不多,只是证实中美再次延长关税“休战期”3个月。
特朗普在英国谈到中美贸易时,只是强调希望中国更加开放,没有提到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也没有祭出极限施压的大棒。
外交部的回应也略显平淡,强调希望双方能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增进共识、减少误判,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美双方的表态,几乎没有涉及任何核心问题。
因此有观点认为,这次中美贸易谈判,很大程度上是中美伦敦谈判的2.0版本,双方进一步强化了谈判框架。
这种说法也没错,毕竟中美都没有宣布除了延长“休战期”以外的成果。除此之外,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双边贸易规模巨大,因此谈判必然会涉及到诸多领域,通过一两场谈判肯定谈不出结果,所以一定会强化现有框架继续谈下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的表态有些“反常”,和之前的表态呈现出极强的两面性。在与日本、欧洲与越南谈判时,特朗普把极限施压发挥的淋漓尽致,强势施压,迫使这些国家接受自己的条件,就这样都能达成谈贸易协定。
而在对华表态中,特朗普明显要“平和”许多。因此也有观点认为,美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可能是做出了大让步的,因此谈判取得重大成果的可能性也很高。
的确如此。相较于这些国家,中国是一块硬骨头。但这并不是说明中美之间没得谈,只是要看美国愿意让多少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想要快速推进中美贸易谈判,必然需要作出更大的妥协。
事实上,美国在近期放出的两条消息,已经在预示中美贸易谈判可能取得重大成果。
一是美国政府放松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最少8名美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已经接到好几条白宫的通知,要避免对中国采取强硬举措,甚至取消了诸如限制英伟达高端人工智能芯片的对华出口。特朗普担心强硬措施可能会让中国采取更强硬的反制措施,破坏中美贸易谈判的气氛。这间接证明特朗普非常希望中美能够达成贸易协定。
二是赖清德取消了“窜”访南美的计划。台当局给出的原因是受到美国加征关税和台风的影响,但实际上是特朗普拒绝了赖清德“过境”纽约的请求。但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在进故宫讨论之后,拒绝了赖清德“过境”纽约的请求,担心这可能会对中美贸易谈判以及后续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受到影响。
这其实已经体现了特朗普在中国核心利益上的让步。台湾问题过去一直被美国政府拿来对中国进行施压的工具,而特朗普本身就是一个擅长极限施压的美国总统,这时候特朗普拒绝赖清德过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就是在对中国示好。
示好的目的也很简单,其实就是在为中美贸易谈判创造环境基础,为中美签订贸易协议做准备。
所以,特朗普在这一轮贸易谈判中,是展现出了一定的“诚意”的,谈判也大概率会谈出一些成果,但双方都不太可能直接对外宣布。
因为中美贸易的规模性和复杂性,即便是达成贸易协定,也必然需要得到中美两国最高领导层的确认,因此宣布谈判成果的最佳时间,将会是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期间。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