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妈用艾叶当枕芯,六个月后去医院体检,医生羡慕:气色红润

李姨是广西柳州的退休工人,最近邻居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她的好气色。原来李姨半年多来一直用自家院子种的艾叶塞在枕头里,每晚枕着睡觉。前些天体检回家,她还拿着体检报告一脸骄傲地和大家说:“医生都羡慕我这个年纪气色这么好!”邻里听得心痒痒,但心底又直犯嘀咕,用艾叶枕头,真有这么神?

很多人困惑,难道艾叶枕头真能改善身体?六个月,李姨有什么变化?医生为什么说气色红润?是不是人人都适合?还有什么细节容易被忽略?

其实,艾叶做枕芯的说法在不少地方流传已久。艾叶是中医里的常见药材,祖辈喜欢用它来泡脚、驱寒、熏屋,那艾叶枕有什么道理?广州老中医常说,艾叶的香气本身并不刺激反倒有种淡淡的青草味,还能吸收头部的汗气和湿气。但如果说枕艾叶就能“气色逆生”,怕是高估了它的魔力。

聊聊李姨的变化,半年时间,她说夜里翻身少了,睡得踏实了,起夜也变少,第二天起来整个人精神有劲。医生体检时也发现血压、肝肾、心电等指标都挺正常,最明显的是脸上红润有光泽。有人会说,难道这就是艾叶枕的功劳?

不少医生和专家给过类似答复,艾叶枕最大的可能,是对失眠、气虚、神经紧张有一定安神作用。艾叶的香味通过嗅觉,对自律神经有点影响,就是让人更容易入睡。而且老年人容易气虚、睡不稳,枕上清新带点微温的艾叶,对于放松睡前情绪确实有一定帮助。

不过,这并不是“万能的秘诀”。有研究指出,艾叶性温,自带挥发油,如果体质偏热,比如经常口干舌燥、上火、喉咙痛的朋友,或者有鼻炎、过敏性皮炎的人,枕久了反而会加重不适。不少用过的老人也反映,三十天以后适应了艾叶味道,确有助眠,但极个别体质的人头皮会有点痒。对于容易出汗或湿气重的人,用艾叶确实头发不那么黏腻。

不少中医专家也提醒大家,艾叶虽然属于中药的一类,却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长期贴身使用。正常人群用上一两个月是可以的,但出现上火、恶心、头晕就得停。更重要的是,枕芯应该经常晾晒和更换,时间稍长容易滋生螨虫和细菌。

除了气色、睡眠变好,李姨觉得半年还多了哪些改变呢?

第一,夜里醒得少,每月感冒次数直线下降;

第二,原来的偏头痛缓解不少;

第三,晨起头晕的次数变稀了;

第四,脸色更红润,大家都说看着比去年年轻。

这些变化,其实很难说就是艾叶枕芯的作用,更像是一整套生活方式同步改善的总和。

医生也分析过,很多老年人气色不好,其实和睡觉环境湿气重、情绪焦躁、肠胃不适有关系。刚好艾叶属温、祛湿,能够改善睡眠,叠加食欲变好、阳气足了,气色自然红润。

其实,想气色变好,仅靠一根艾叶枕头还远远不够。真正有效果的方法有一套:

睡前半小时不用手机,不看新闻,平稳度过起居交接;卧室常通风,枕芯隔几天暴晒驱潮湿防螨虫;每天定点睡觉,晚上十一点前尽量入眠;饮食别太油腻,适当运动,尤其是早晨晒太阳。

如果自己平时熬夜、老是焦虑,光靠一个“植物枕头”想彻底改善也不切实际。反倒是把睡眠、运动、饮食都搭配好的人,哪怕不用艾叶枕气色也不会差。

有人问,艾叶枕适合哪些人?一般说,气虚型失眠、夜里易醒或者房间湿气大的中老年人可以尝试。体质偏热、皮肤易过敏、肝火旺盛的老人建议不要长期使用,尤其是春夏季节要谨慎。孕妇和婴幼儿最好不用,避免刺激。最关键的是,不适合用就立即停,别拿传统养生当万能钥匙。

说到底,用艾叶做枕芯,确实能改善一部分中老年人的睡眠、气色,但真要当“气色神器”还太玄乎。更建议大家回归到好习惯,规律作息、饮食清淡、适度锻炼。这些才是撑起好气色的根本。

医生最后也强调,气色变好还得结合体检、饮食和情绪调节,单靠艾叶不能治百病。身体有长期不适,还是要去医院,别耽误了病情。

身体健康是系统工程,艾叶枕芯可以尝试,但效果能否持久、是否适合,还得因人而异。建议大家遇到身体变化或想尝新养生法,最好先咨询医生,别盲目跟风。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老年养生指南》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
4.《睡眠医学杂志》2023年第5期
5.《老年人中草药辅助疗法安全性分析》
6.《艾叶挥发油对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
7.《祛湿中草药临床应用综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养生   气色   广西   红润   大妈   羡慕   医生   医院   湿气   不适   枕头   睡眠   挥发油   适合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