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才刚过一半,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总量就创下历史新高,中俄天然气管道的通气量有望在今年拉满。
(中俄天然气管道输气量将拉满)
日前有消息传出,今年7月,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2.5亿立方米,跟去年7月相比,增长11%。
这42.5亿立方米天然气,包括通过管道和液化运输的形式,不过大部分都是管道运输。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中国通过管道从五个国家接收了共计71.65亿立方米天然气,显然俄罗斯占据了大头。
根据俄媒的说法,随着俄方计划增加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天然气供应,俄罗斯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
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出口大国,其能源出口的情况,也反映了他们的经济重心。
毋庸置疑,俄方当前已经将经济重心完全东转,尤其是转向中国。
不过,这其实也是这两三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才出现的情况。
(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变化,反映俄罗斯的经济重心)
中俄这条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其设计的运输能力为每年380亿立方米,最早在2019年12月启动。
然而在2020年,俄方通过该管道仅向中国供应了41亿立方米;
到了2021年,增加了2.5倍,达到104亿立方米,但仍没达到这条管道设计运输能力的一半。
直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供应量数字一路飙升。
2024年,俄方通过该管道向中国的输气量已达到310亿立方米,就快拉满,但是还没拉满。
中俄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今年9月份普京访华期间,中俄签署协议,将该管道的供气量增加60亿立方米,从每年的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
俄媒预计,今年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的输气量将拉满,达到它最初设计的运输能力380亿立方米。
从2020年的41亿立方米,到2025年有可能实现的380亿立方米,这背后展现的正是中俄这5年来的关系变化,从“政热经冷”,逐渐转变为“政热经也热”。
(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增加中俄天然气管道的输气量)
当前的中俄关系不仅有高度的战略互信,对世界格局的共同理解,还有分不开的经济合作。
一天前,俄经济发展部部长列舍特尼科夫在提到中俄经贸合作时还强调,“任何第三国都无法阻止俄中经贸合作”。
列舍特尼科夫称,即便西方不断实施制裁,两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但任何第三国都绝不可能禁止中俄合作,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列舍特尼科夫看来,两国贸易额的平衡状态,增强了双方经贸合作的稳定性。
列舍特尼科夫称,中俄贸易额大致平衡,有时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更多,有时相反。
俄方在这时强调这点,显然也是说给西方听的。
最近这段时间,美俄、俄乌谈判陷入停滞,特朗普又想从经济层面下手,试图借着干涉中俄合作,来让俄方做出妥协和让步。
同时,泽连斯基还在不断渲染,“俄罗斯离开中国就什么都不是”,“中俄经济合作,支撑着俄方继续战争”。
俄方这么说,正是在告诉西方,中俄合作不会受到它们的干扰;
同时中俄之间也没有谁更依赖谁,中俄贸易额大致处于平衡状态,以打破泽连斯基的虚假叙事。
(泽连斯基曾表示,没有中国俄罗斯啥也不是)
乌克兰及西方一些杂音干扰不了中俄的经济合作,甚至还呈现出了,西方越施压,中俄经贸合作越紧密的迹象,中俄这条天然气管道的供气量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
即便在西方的压力下,中俄仍然有信心在今年将该天然气管道的输气量拉满,甚至还签署了增加输气量的协议,这正是中俄高度互信,所带来的经济效果。
很显然,这条横跨西伯利亚的能源动脉,其输气的速率与总量,已成为衡量中俄关系韧性与深度的最直观晴雨表。
从五年前的试探性起步,到如今即将拉满设计容量并进一步扩容,攀升的数字背后,是两国在特殊国际形势下战略协作的深化,也是务实合作突破“政热经冷”走向全面协同的有力证明。
正如数字不断攀升的天然气供气量一样,中俄两国正以超越外界预期的速度和决心,将彼此的经济命脉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一个不受第三方杂音干扰的、更为稳固的战略合作新格局。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