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影响国运?华尔街成就了美国,还是南北战争成就了华尔街?

美国国债是由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本质上是以美国政府信用为担保的 “借条”。1792 年,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推动了统一的美国国债发行。如今美债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比去年美国GDP总值还多,甚至美债需支付的利息也已超出美国国防支出。

回顾历史长河,许多重大事件的走向往往被一些看似不显眼却至关重要的因素左右。美国南北战争,这场决定美国命运的关键战役,表面上是南北方在政治理念、经济模式上的冲突,而背后,一场关于资金筹措的暗战,正深刻影响着战局的胜负,进而塑造了美国后来的发展轨迹。今天我们讲讲美债起源,以及它是如何影响美国国运的?

汉密尔顿奠定财政基石

1789 年,对于新生的美国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开启了这个国家的新征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被任命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在独立战争后债台高筑的国家。

汉密尔顿

独立战争让美国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债务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美国经济的头顶。汉密尔顿深知,若不妥善解决债务问题,美国将难以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国内经济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果断宣布,联邦政府将接受所有对内对外的债务,并且以面值进行偿付。

在他看来,国家如同个人,只有严守信用,遵守约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国家信用是国家繁荣的基石。” 汉密尔顿的这一理念,在当时犹如石破天惊。

汉密尔顿的政策有诸多反对声音。有人认为,全额偿付债务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而且这些债务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投机者持有,全额偿付对普通民众不公平。

但最后汉密尔顿力排众议,他认为,建立良好的国家信用体系,对于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的实施,美国逐渐恢复了信用,经济也开始走上正轨。

汉密尔顿的这一理念,在后来的美国历史中得到了深刻的印证。尤其是在南北战争期间,一个被民众和国际社会信任的政府,所具备的融资能力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和国运走向的关键因素。

南北战争前的经济困局

时光流转,到了 1861 年,美国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南北战争爆发。当时的世界格局中,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主导着全球的工业生产和贸易。而美国,在与欧洲的贸易中,处于明显的附属地位。

美国主要向欧洲出口糖、棉花、烟草等工业原料,这些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大,附加值低。同时,美国又从欧洲大量进口工业制成品。这种贸易模式使得美国在经济上严重依赖欧洲,仅仅成为了欧洲工业国的产品倾销地与原料来源地。

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详细地解释了这种贸易现象。在这一理论中,欧美等工业国处于国际分工的中心,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生产高附加值的工业品;而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则处于外围,主要生产原材料等初级产品。

中心国与外围国在贸易中地位不平等,中心国通过贸易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变得越来越发达,而外围国则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逐渐落后。

在美国国内,北方和南方的经济模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北方工业逐渐兴起,拥有一定规模的工厂和工业体系,他们希望废除奴隶制,让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

同时,北方主张提高关税,限制英国工业品的流入,以此保护本国的工业发展。而南方则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进行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依靠出口廉价的原材料获利。

南方希望保留奴隶制,维持现有的种植园经济模式,并且降低关税,以便能够更便宜地进口英国的工业品。这种经济模式和政策主张的巨大分歧,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这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场决定美国能否摆脱经济附庸地位,成为工业强国的关键之战。如果南方最终获胜,美国很可能会走上与拉美诸国相似的道路,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永远处于外围地位。

战争融资大对决

南北战争一打就是四年,战争的初期,南方军队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对地形的熟悉,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然而,战争的胜负并非仅仅取决于一时的军事优势,随着战争的持续,财力和兵源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了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双方都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一般来说,为战争融资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战养战” 是一种常见但无底线的方式,即通过掠夺他国的财富来维持战争。

不过,这种策略通常适用于对外战争,在内战中基本不可能采用。除了 “以战养战”,还有对内征税、印刷货币以及发行国债这三种主要途径。

在对内征税方面,美国税收总署(IRS)在南北战争中为北方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IRS 通过一系列税收政策的实施,成功为北方军队筹集了 21% 的军费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个人所得税,就是在这一时期首次被发明出来的。

相比之下,南方政府由于初创不久,没有完善的税收体系,而且境内经济以农业种植园为主,经济落后,征税能力远远不及北方。这就使得南方在战争经费的筹集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在印刷货币方面,南方政府由于征税困难,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方式 —— 大量印刷钞票。南方政府发行的美钞因为颜色是灰色的,被称为 “灰背美钞”

据统计,南军超过一半的战争经费是靠发行 “灰背美钞” 募集的。然而,货币滥发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大量货币涌入市场,远远超过了实际经济产出的增长,导致物价飞涨。在战争结束时,南方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惊人的 9000%,物价涨了 90 倍

历史上,无数次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统治区内物价飞涨,货币迅速贬值,民众对货币失去信心时,这个统治集团离垮台也就不远了。

反观北方政府,北方发行的钞票是绿色的,被称为 “绿背美钞”。

在内战期间,北方一共发行了 4.5 亿美元的 “绿背美钞”,仅占战争经费的 13%。与南方相比,北方政府在货币发行上显得更为克制。这也使得北方在战时物价只上涨了 1.8 倍,与南方 90 倍的物价涨幅形成了天壤之别。

北方政府融资的大头其实并非来自征税和印钞,而是发行国债。北方政府在战时的国债发行规模达到了此前任何国家政府从未达到的高度。

战争爆发前,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债余额是 6480 万美元,而经过四年的战争,北方政府的国债规模激增至 27.55 亿美元,增长了 42 倍。

为什么北方能够成功发行债券,而南方却只能依赖印刷货币呢?一方面,北方政府在国际和国内的认可度更高,民众对北方政府更有信心。另一方面,华尔街在北方国债发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争初期,北方政府的财政部长切斯亲自前往华尔街推销债券,以 7.3% 的年利率成功募集了 5000 万美元。虽然这对于全部的战争开销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却为后续的国债发行奠定了基础。

美国早期著名的投资银行家杰・库克在北方政府的国债发行中居功至伟。库克熟悉债券市场,他敏锐地察觉到,要想让更多人参与到国债投资中来,就必须降低债券的投资门槛。

于是,他建议将债券的面值由 100 美元降到 50 美元,同时将收益率从 7.3% 降到 6%。此外,库克还通过报纸和传单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北方政府的国债,并且巧妙地将债券投资与爱国情怀挂钩。在他的努力下,由于北方政府信誉卓著,更受国民认可,北方的国债发行取得了超预期的效果。

战争期间,美国的债券持有人数量翻了五倍。到了战争后期,库克卖债券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北方政府花钱的速度。

这场南北战争,不仅决定了后期美国的政治格局,还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附属品。由于战争期间债券市场的火热,以及黄金投机、钢铁与军工企业股票交易收割大量财富的华尔街,在战争结束时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伦敦的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

依靠华尔街发行国债筹集大量资金的北方政府,最终取得了内战的胜利,为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这条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为11米的华尔街不仅成为美国最强大的融资平台,推动了美国工业和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影响着全球的金融。许多知名企业如通用电气、苹果等都是借助华尔街的资金支持不断壮大,成为全球行业巨头。

南北战争的历史和华尔街的诞生告诉我们,在重大历史变革时期,一个政府的融资策略和信用体系,往往对国运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财经##美债##经济##美国##历史#

文章素材来源春阳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华尔街   南北战争   美国   库克   美钞   国运   国债   成就   战争   政府   国家   经济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