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新政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人才资源放首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近日,《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外发布。着力发展未来产业,北京如何谋篇布局?

记者从9月12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若干措施》涵盖要素投入、产业全周期投入、长效服务机制3个部分、16条措施。

其中,多处着眼人才培养。《若干措施》提出,发挥人才重要创新地位,强化对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引育,妥善解决人才需求,打通人才流动堵点。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顾瑾栩介绍《若干措施》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提到了首要位置,并进行了强化,突出以人为核为基的产业自主创新。

目前,北京已围绕23个细分领域,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等17个领域40余项市级科技、产业政策,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需求加强要素投入。

顾瑾栩说,当前,北京支持未来产业人才引进,针对基础研究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制定专门政策。加大科技新星等青年项目资助力度,提高未来产业领域青年人才获得感;创设“IQ Talk”国际化开放对话平台,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举办6场活动。

9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新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海淀区拥有全国最密集的科创‘家底’。”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海淀区拥有37所顶尖高校、9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9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646名“两院”院士,人才总量超过200万,人才创新发展指数居全国首位。这些资源为发展未来产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唐超还提到,海淀区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发布十条措施,重点在安居、创业资金、空间及成果转化等多方面,为青年人才提供“雪中送炭”式服务;为毕业生发放“Hidea”人才卡,提供“出行礼遇、休闲娱乐”等福利。

“我们将把亦庄打造成新时代青年创业第一站、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经开区持续推进人才政策迭代升级,人才活跃度不断提升,人才贡献率超过北京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在育才聚才方面,经开区聚焦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产业青年领袖,建设了一批顶尖学者和领军人才领衔的国家级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机构。

同时,经开区分级分类建立重点企业名单,每年给予综合资助,支持企业自主评价认定人才,基本形成以“亦麒麟”人才为领衔的人才队伍梯队。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共建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获批“国家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青年人才的办公、住宿、研发、经营和投资提供更加友好的环境,设立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打造全市首个百万平方米国际人才社区,构建青年人才住房支持体系,打造“亦城亦家”服务品牌,累计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超过2万套。

昌平区委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柳强还提到,昌平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富集,集聚41所高校、64家央企研究院、8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这都是我们发展未来产业的底气与根基。

除人才要素外,《若干措施》还从投融资体系、数据要素、平台载体、应用场景、产业空间等5个方面提出持续加大投入,明确了“投入什么”。顾瑾栩说,北京市未来产业发展从顶层设计到细化落地、从政策研究到实践发展、从开篇布局到提速推进,正在不断深化。北京诚邀海内外时代英才,积极投身到未来产业发展的时代洪流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财经   人才资源   新政   首位   北京   未来   人才   产业   北京市   措施   海淀区   青年   中国青年报   管委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