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北约秘书长吕特抵达华盛顿,会见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在当天下午,白宫突然抛出一份“最后通牒”,语气前所未有地强硬:给普京50天时间,达不成停火协议就全面加征关税,还将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施加“二级制裁”。
与此同时,美国还将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甚至暗示可能提供远程打击武器。西方媒体第一时间炸了锅,称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对俄总攻号角”。
就在外界还在解读通牒背后的政治含义时,莫斯科那边却传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普京不仅毫不在意,反而下定决心,要继续打下去,直到西方接受他的所有条件。
三位接近克里姆林宫的消息人士透露,普京在收到特朗普“最后通牒”的当天,并没有召开紧急会议,也没有调整任何军事部署,而是表现得异常淡定。
他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被恐吓,更不会仓促谈判。目前的战场局势对俄方有利,俄军在乌克兰东部继续推进,乌军防线出现明显松动,苏梅方向的战斗尤为激烈。
苏梅地处乌克兰东北部,与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接壤,对俄方来说,拿下苏梅不仅可以扩大边境缓冲带,还能为进一步逼近基辅打开通道。俄军在苏梅周边集结重兵,乌军也迅速调派精锐部队防守,双方已在此形成对峙。一场大规模战役似乎不可避免。
美方的通牒内容包括两个核心:一是对俄罗斯商品加征100%关税,二是对与俄有能源贸易往来的国家施加“次级关税”。但就连美国媒体也承认,这些措施对俄罗斯打击有限。
俄美贸易早在2022年后就几乎停摆,去年俄对美出口仅有30亿美元,较2021年暴跌九成。即便再加100%的关税,也只是“蚊子叮铁牛”。
真正让人关注的是“次级关税”。特朗普计划对所有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国家“加税惩罚”,表面上打的是俄罗斯,实则矛头直指中国和印度。中国作为俄油最大进口国,首当其冲。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特朗普在威胁俄罗斯的同时,也在试图拉拢乌克兰。他在与泽连斯基会面时,当面询问如果提供远程导弹,乌军是否有能力打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泽连斯基毫不犹豫地表示“没问题”。消息传出后,俄方随即发出强硬回应,称一旦乌军射程覆盖到俄核心城市,将被视为战争升级。
面对特朗普的双重压力,普京态度更加强硬。克里姆林宫内部人士透露,普京已经向军方下达指令,继续推进战线,特别是在乌东四州之外,可能还会扩大控制区域。如果战场顺利,不排除将对乌克兰西部部分地区提出领土要求。
特朗普的“二级制裁”法案,也在美国国会启动程序。初步设计是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加征100%关税,并按商品类型划分税率。但实际操作难度极大。各国能源结构不同、采购渠道复杂,一刀切的关税政策在执行层面注定困难重重。
更何况,俄罗斯早就做好准备。普京政府早已建立起一整套油气转运机制,规避制裁手段层出不穷。伊朗就是前车之鉴。几十年被制裁照样卖油,俄罗斯怎会束手就擒?况且有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市场,俄罗斯能源出口依然坚挺。
朝鲜也在此时“送来支援”。韩方情报显示,已有超过1200万发炮弹从朝鲜运往俄罗斯前线,双方军火合作不断加深。俄军的武器供应问题得到缓解,战斗节奏也变得更加主动。
与之对比,美国的军援策略却显得犹豫不决。特朗普提出由北约出资采购美制武器,再转交乌克兰,实质上是让欧洲埋单,美国军工企业坐收渔利。
尤其是欧洲国家并不买账。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虽态度强硬,喊出“准备打击俄罗斯军人”的口号,但德国至今仍不敢提供射程超过500公里的导弹。就连“金牛座”导弹,也因担心激怒俄方迟迟未交付。
法国虽高调宣布将在乌部署5万人,但这一动作更像是政治姿态。马克龙更强调“愿意者联盟”的国家已扩展到30个,但实际行动仍处于“观望”阶段。一旦俄军在苏梅方向取胜,欧洲的战略信心恐将再受打击。
普京深知,谈判桌上的胜利,必须依靠战场换来。他的判断是明确的:只要俄军继续推进,西方迟早会接受现实。当前局势下,泽连斯基政府内部已出现动摇,部分高层建议寻求“有限妥协”。
特朗普也意识到,若无法短时间内解决俄乌问题,将严重影响美国在全球的地缘战略布局。尤其是中东局势紧张、亚太博弈持续升温,美国已无力同时操控多条战线。
就在外界担心局势全面升级时,白宫突然“降温”。特朗普亲自否认曾怂恿乌军打击莫斯科,称那是“媒体断章取义”。他的发言人也紧急出面澄清,强调美方不会支持攻击俄罗斯本土。
这样的态度转变,正是对普京冷静应对的“间接承认”。俄方从未被激怒,反而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外交部发言人梅德韦杰夫在回应特朗普通牒时只用了四个字:“毫不在意”。
与此同时,中国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关税战没有赢家。中国将继续基于自身利益开展与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合作。对所谓的“次级关税”不予理会,并保留反制权利。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近期在对华政策上的“转弯”。英伟达CEO黄仁勋宣布,美国政府已批准向中国销售H20芯片。这一动作,被视为对白宫“稀土焦虑”的回应。美方想通过释放技术善意换取中方放宽稀土出口,尤其是军用稀土的许可。
中方并未被轻易打动。随着稀土出口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卡脖子”现状只会越发明显。特朗普想用“通牒”换取战略主动,结果却被普京的坚定打了个措手不及。
7月16日,俄军在乌东前线再度推进,占领多个关键据点。乌军反击受挫,士气低落。西方开始重新评估对乌援助的方式,是否继续投送重武器,成了一个两难选择。
面对步步紧逼的俄军,加上“最后通牒”无效,特朗普的外交操作陷入进退两难。普京则在战场节奏中寻找更多筹码,为下一轮谈判做准备。
7月中旬,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访华期间表示,俄罗斯无惧任何最后通牒,有能力应对一切制裁。他还强调,与中国的合作将继续深化,尤其在能源、军工和技术领域。
整场风波再一次验证了一件事:普京不是靠威胁能撼动的人。普京身边人明确表示,西方若真想让俄乌停火,就必须认真倾听俄方的安全关切,而不是一味施压。
普京坚定的决心,既是对战争局势的精准判断,也是对西方策略的深刻洞察。这场对峙仍在继续,战场外的较量也未停歇。只是这一次,主动权似乎已经从华盛顿,悄然转移到了莫斯科。
信息来源:
[1]特朗普否认鼓动乌克兰打击莫斯科 俄强硬回应“最后通牒” 大皖新闻
[2]消息人士:特朗普对俄变脸,普京“并不畏惧” 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