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场2-4惨败保级队,球迷高呼“中赫滚蛋”;36亿巨债压顶,股权冻结、大巴被查封,球员欠薪超18个月;李明年底离职成定局,继任者传闻与国企接盘猜想交织——北京国安的这个赛季,从半程冠军跌到生死边缘,每一步都牵动着中国足坛的神经。

解散传闻虽被京媒否认,明确俱乐部至少运营至冬歇期,但36.86亿执行标的、三次股权冻结的现实触目惊心。母公司中赫集团深陷债务泥潭,球员只能领30%薪资,梯队青训濒临停摆,这支31年老牌豪门的困境,正是中国足坛“房地产资本退潮”的缩影。

李明的离职早已埋下伏笔,亚冠前便提交辞呈的他,更像俱乐部困境的“背锅侠”——债务、薪资问题非他主导,却要承受成绩崩盘的怒火。而“京东退休高管接任”的传闻,与“仿效申花引入地方国企”的猜想,指向同一破局方向:唯有走“城市国企接手+去债务化+重建底盘”的路线,才能卸下历史包袱。

但转机并非坦途:京东已明确“不背历史债务”,地方国资尚未有实质动作,11月底前若无法解决欠薪,国安将面临2026赛季注册取消的风险。31年队史、庞大球迷基础、完整青训梯队,这份城市足球符号的价值,能否让各方放下博弈?

中国足坛的寒冬仍未消散,从15亿美元营收峰值跌至不足8亿,单一资本依赖的模式早已难以为继。国安的生死局,不只是一支球队的命运抉择,更是中国职业足球重构生存逻辑的试金石。是国企接盘迎来第二春,还是换汤不换药难破困局?留给这支京城豪门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