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了三次,被子裹得更紧了
书包整理了三遍,作业本还是忘带了
上课面对黑板,眼神却飘向了窗外……
开学第一周
你家“神兽”
顺利切换回“学习模式”了吗?
白露凝秋色,书声启新程。暑假的欢快节拍仍在耳畔流转,新学期的铃声却已伴着渐起的秋意悄然叩响窗棂。当“神兽”们告别自由快乐的假期模式,转身踏入规律的校园,不少孩子仍沉浸快乐松弛的暑假时光中迟迟“切换”不过来——焦虑、烦躁、注意力涣散、学习兴趣不足……这些“开学综合征”的影子,是否也正在你家孩子身上悄悄上演?
教师观察:开学表现参差不齐
迎着晨光,各中小学教室里早已书声琅琅。教初中英语的李老师欣慰地说:“就九年级学生来说,状态挺好,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课后复习也比较及时,作业也基本能交齐。”李老师还介绍说,孩子们暑假安排比较充实,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然而另一边,常州一小学班主任王老师却忍不住“吐槽”:“开学这几天,不光孩子没‘醒神’,出现课堂上大哈欠注意力不集中,下午课堂上瞌睡,作业拖拉马虎等情况,就连好多家长也没跟上节奏!不少家长不留意班级群里的消息,此外竟然还出现了家长忘了准时接孩子的现象……”总之,开学“乱象”一言难尽。
家长视角:解放与担忧并存
“神兽归笼”,老母亲们终于能喘口气了!可轻松不过三秒,新的焦虑又涌上心头,许多家长在群里分享着自己的担忧:孩子上课走神了吗?怎么早上怎么不肯起床?念叨着“不想上课”去学校的是不是患上了“开学综合征”?一边盼着他独立成长,一边又忍不住时时操心——这大概就是家长们的开学真实写照:身体虽已自由,灵魂仍在“陪读”。
还有家长反映,开学还没满一周,已经收到老师的“告状”信息了,吐槽孩子还没进入学习状态。
专业支招:八招治愈“开学综合征”
假期作息紊乱、饮食变化、情感依赖、社交压力、未完成情节、环境落差和学业压力是导致开学难以收心的七大主要原因。那么,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们快速进入状态呢?
01
明确重点,有的放矢
了解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安排,清楚有多少门课程,抓重点难点。若有新开设的课程或新老师,要把有限的精力多放在预习和适应新情况上。
02
找准节奏,劳逸结合
分析新学期的课表,明确哪些是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课程,哪些课程可用来适当放松。了解体育课、音乐课、绘画课及自习课的安排时间,个性化规划学习内容,做到劳逸结合。
03
同伴比较,课堂多互动
观察同伴上课是否能专心听讲,努力跟上老师的课堂节奏,多参与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一时跟不上也不用着急,保持稳步前进即可。
04
温故知新,培养兴致
如果新课程难度较大难以掌握,可以先总结上一学期的学习要点,温习旧知识会相对轻松,等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致后再钻研新内容。
05
做好断舍离,营造氛围
把家里的电视、游戏机等电子设备收起来,禁止带入学习场所,断绝干扰念想。收拾整理好书桌和学习用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06
规律作息,保持活力
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至少睡10小时,中学生每天至少睡9小时。三餐规律,均衡营养,坚持锻炼,课间适度休息,让自己每天都能量满满地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07
将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对特别想念的亲人朋友,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联系。好伙伴间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约定下个假期再见面。
08
专业咨询,及时干预
如果经过两周的自我调节,对新学期的适应效果仍不理想,应及时与老师沟通,或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
开学第一周,不仅是孩子们的适应期,也是老师和家长的调整期。当家长孩子们还在为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努力时,别忘了有一群人已经为我们守护多时——那就是可爱的老师们。
他们比学生更早结束假期,提前备课、布置教室、制定教学计划;他们耐心引导每个孩子适应新节奏,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他们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九月金风拂过书声琅琅的校园
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
清早的晨读、课间的叮咛、深夜批改的作业
无一不浸透着“园丁”们的辛勤
一年一度教师节将至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愿清风捎去我们最诚挚的祝福:
愿您眼角常带笑意
愿您桃李遍满天下
愿您岁月静好、安康常伴
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祝您教师节快乐!
综合: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上海疾控
来源: 常州网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