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4日讯(记者朱佳琦 通讯员冉文娟)4月13日,“武创院2025创新生态伙伴大会”发布武创院机器人与先进制造、武创院生物技术与转化医学、武创院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三大产业创新枢纽,通过差异化创新模式,打造“强单元、大枢纽”创新体系,助力湖北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三大枢纽锚定“硬核科技”赛道
武创院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枢纽是由武创院联合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雅瑞资本共同组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领衔。该枢纽聚焦工业、商业、医疗等领域AI+机器人与先进制造融合,重点突破AI工业垂类模型、专用场景数据生成、端侧芯片、具体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载体(陆、江、空)、相应核心部件等关键技术。
王田苗表示,将依托智友研究院及雅瑞资本多年来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丰富的成果转化和投资孵化经验,构建轻载体、重增值、聚焦硬核科技产业、利益共享、联合攻关的深度协同新型科技应用型平台。
武创院生物技术与转化医学创新枢纽由武创院技术总监(兼)、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研究所所长、武汉爱博泰克总经理吴知才挂帅,围绕创新诊断标志物、高端科学仪器、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等领域,通过“产业孵化+平台赋能”双轮驱动模式,以“拨转股+基金投资”接力模式为核心,系统性布局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
武创院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由武创院联合上市公司武汉逸飞激光组建,逸飞激光董事长吴轩担任负责人。该枢纽瞄准新一代电池智能装备产业、工业人形机器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高端装备、半导体先进封测及智慧物流装备等四大领域,打造产业定义需求-技术响应需求-资本保障需求的“早期产业孵化+中期成长扶持+后期战投并购退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创新机制破题成果转化“最难一公里”
“所谓‘枢纽’,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台,而是具备引领能力的系统性产业组织形态,要能整合资源、定义场景、突破技术、加速落地。”吴轩说,武创院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将围绕四大领域,通过“链主定义场景—院企攻克技术—资本助推转化—企业参与落地”的协同机制,联合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首批将构建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的电池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打造工业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构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集群,并加速实现半导体先进封测与高端物流装备的国产替代,打造半导体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区别于传统创新平台,武创院率先提出“创新枢纽”的概念,结合武创院现有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了新型组织形态。
其中,武创院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首创合资公司运营模式,整合武创院政策资源和逸飞产业链优势;武创院生物技术与转化医学创新枢纽在医疗界首推科学合伙人模式,全职运维转化项目;武创院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枢纽以“国家逻辑”+“市场逻辑”驱动科技成果转化。
数据显示,成立三年来,武创院初步形成立足武汉、面向全国,由27家专业研究所、54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单元,以及各领域优秀合作伙伴机构,共同构筑起的创新生态。
此次三大枢纽的设立,标志着其创新生态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布局升级,进一步助力湖北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编辑:肖翩】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