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会通过服用补充剂来补钙、补维生素D,但你知道吗?这件事里可藏着不少学问,服用不当反而可能给身体带来麻烦。
最近老做梦,影响睡眠的元凶居然是TA

不久前,在药学党总支组织的“药物治疗专家咨询”活动中,周权主任药师遇到了一位老年患者李大伯( 化名)。李大伯一个月前配了两种补充剂:维D₂磷葡钙片(一天三次,每次两片)和维生素 D 滴剂(一天两次,每次两粒)。
咨询时,李大伯提了三个问题:

维D₂磷葡钙片能不能减量使用?
这样补钙会不会长出肾结石?
到底哪种补钙产品更好?
“周主任啊,我有房颤病史,利伐沙班已经几个月没吃了,之前出了次车祸,头部被撞了有外伤,人家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我就想着多补补钙。现在感觉身体是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李大伯同时透露了自己的身体情况。
周药师听完李大伯的一番话,又仔细询问了他的用药史,还特别问了一句:“最近夜里有没有觉得兴奋、睡不好?”李大伯一愣,连忙说:“是啊,这一个月梦特别多,一整晚都在做梦,睡得特别不安稳。”

这一细节引起了周药师的注意。他立刻算了算李大伯两种补充剂中维生素D的总摄入量,发现问题了——
维生素D可能补多了。
而过量的维生素D,很可能就是导致他睡眠受干扰的“元凶”。而且,他开始吃这两种补充剂的时间,和出现睡眠问题的时间也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于是,周药师给出了第一个建议:把两种补充剂的剂量都减半。接着,他又发现李大伯手里还拿着一瓶进口的维生素矿物质保健品,里面也含有钙和维生素D,便建议暂时先别一起使用,等现有补充剂减量后,夜间睡眠稳定了,再决定要不要加用。
最后,周药师还提醒李大伯:可以定期去医院监测血钙和25-羟维生素D的血清水平,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补充剂量会更安全。
一般刚开始补充时,前三个月左右查一次;如果需要长期补充,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就可以。李大伯听完,对周药师的专业和细心特别满意。
维生素D类产品如何合理摄入?
维D2磷葡钙片每片含葡萄糖酸钙0.197g、磷酸氢钙0.139g、维生素D2 100单位,相当于每片含元素钙50mg。前面案例中的李大伯维生素D2摄入的日剂量为6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滴剂每粒含维生素D3 400国际单位,而李大伯维生素D3摄入的日剂量为1600国际单位。
在相同的国际单位下,维生素D3对于提高和维持人体血液中活性维生素D水平的效果大约是维生素D2的1.5到2倍。也就是说,100国际单位维生素D2相当于50-67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与维生素D2相比,维生素D3经体内代谢最终产生的生物效应更优。
李大伯的维生素D3日摄入量预估为2000国际单位。高剂量维生素D可能引起夜间兴奋、入睡困难或整晚做梦等睡眠异常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褪黑素分泌、升高血钙继而刺激神经、调节神经递质血清素继而干扰血清素-褪黑素转换节律有关。
那么,维生素D补充剂的日摄入量到底多少为宜?

关于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年龄、身体状况、日照情况以及是否缺乏等因素综合决定。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11岁及以上人群(包括孕妇、乳母)的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2000国际单位(按维生素D3计算)。对于中国居民来说,日常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800国际单位(按维生素D3计算)是一个安全且有效的范围。如果你存在明确的缺乏情况,务必咨询医生,进行血液检测(例如25-羟维生素D血清水平),并根据专业指导使用治疗剂量。
维生素D2通常来源于植物,维生素D3通常来源于动物,无论是维生素D2还是维生素D3,它们本身吸收入血后并无真正的药理作用,需要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两步代谢才能转变为真正活性的成分“骨化三醇”。
第一步,维生素D在肝脏中经25-羟化酶催化生成25-羟维生素D(也称为骨化二醇),我们去医院抽血测的就是它,这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和衡量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金指标。
第二步,肝脏中产生的25-羟维生素D被运送到肾脏,经1-ɑ-羟化酶的催化,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也就是骨化三醇。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的完全活化形式,是真正发挥作用的“激素”,它就像一把钥匙,与目标细胞(如肠道、骨骼、肾脏)细胞核上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开启一系列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协同甲状旁腺激素,动员骨骼中的钙和磷到血液中,另外也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
阿法骨化醇也是一种常见的补充维生素D类制剂,它其实是1-ɑ-羟基维生素D3,需要再经过肝脏中25-羟化酶代谢后才能形成1,25-二羟维生素D3。另外,也有骨化三醇市售制剂。
当肝功能障碍时,可以直接补充“成品”骨化三醇,一般不选择“原料”维生素D2/维生素D3,也不选择“半成品”阿法骨化醇。当肾功能障碍时,可以选择“成品”骨化三醇或“半成品”阿法骨化醇,一般不选择一般不选择“原料”维生素D2/维生素D3。
补钙要适当
前面讲了维生素D类产品,接下来讲讲补钙产品。
钙制剂包括了无机钙和有机钙。

无机钙:碳酸钙含钙量最高(40%),与维生素D3的复方制剂应用最多,但水溶性低,当胃酸缺乏时生物利用度降低,可能较易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醋酸鈣含钙量23%,却具良好的溶解性和吸收率,对肠胃无刺激。
有机钙:含钙量排序为枸橼酸鈣(21%)>乳酸鈣、L-苏糖酸鈣(13%)>葡萄糖酸鈣(9%)。有机钙的吸收比碳酸钙好(枸橼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具体选择何种产品,需要结合个体缺钙情况、用药体验、产品含钙量、产品可及性和经济能力等等综合考虑。
补钙要适当,避免“钙中毒”,出现便秘、高血钙、胃口差、体重下降、倦怠等不良现象。
当每日钙摄入量达到2000mg时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及便秘等,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功能的紊乱。高钙血症轻度可无症状,如有症状,常为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精神性改变。高钙血症还可使软组织钙化,引起肾结石。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成年人推荐摄入量800mg,儿童与青少年则根据不同年龄段推荐量不同(1岁-4岁推荐摄入量为500mg/d,4岁-7岁推荐摄入量为600mg/d,7岁-9岁推荐摄入量为800mg/d,9岁-18岁推荐摄入量为1000mg/d)。
对于年龄超过50岁的男性或40岁后的女性,建议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关注自身骨骼健康。对于骨密度较低或出现骨量减少的人,应尽量遵循推荐摄入量,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实际需求量与骨骼健康状况、饮食结构、维生素D水平、合并疾病等因素相关。

通过正常饮食可以补充400mg的钙,在前面所述的案例中,老人维D2磷葡钙片的钙日摄入量为300mg,量并不高,一般无需担忧肾结石情况。
避免肾结石,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限制高草酸食物等方式综合干预。
专家介绍
● 周权
● 药学部副主任兼药剂科副主任 主任药师 医学博士
● 擅长: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和梳理(使之更加安全有效经济达标)、药品不良反应和多重用药相互作用风险评估、特殊人群(老年患者、妊娠期、哺乳期、疼痛患者)的药物咨询门诊、全科药物咨询门诊、复杂疑难病人的药物管理、慢性病管理。
文 | 药剂科 周权
审核 | 邓国芳 戴海斌 周权
责编 | 来鑫萍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