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老辈说 “转骨趁秋天”,有一定的道理。从中医角度看,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脾胃功能也跟着进入 “蓄能窗口期”。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暑热熏蒸,孩子多有脾胃耗损 ,要么贪凉吃多了生冷,要么没胃口挑食,等到秋天天气转凉,正好能借着自然之气调理脾胃、储备营养。
这时候把基础打牢,不仅能帮孩子巩固体质,还能为冬天 “藏精”、来年春季 “猛长” 攒足力气,要是错过了这个 “转骨期”,再想追高可就得多费不少劲。
去年这时候,一位妈妈带着7岁男孩来看诊,孩子身高117公分,比同龄人矮了有6、7公分。平时早餐吃得少,晚上却总喊饿,睡眠不踏实,翻来覆去,还总蹬被子、磨牙,舌苔偏厚,大便时干时黏,还有口气。这是典型的“胃强脾弱”——能吃但不吸收,久而久之容易积食生热,反过来阻碍生长。
我用了两个方法帮他调:一是开了健脾益气、消食助运的膏方,包含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等,每天一勺,温水冲服,孩子不抗拒;二是定了营养食谱,取消宵夜,保证三餐规律,配合每天运动和早睡。
1个月后,孩子大便顺畅了,睡眠沉了,胃口也明显改善。后续加强促生长调理,再坚持调理半年,身高增加了5.5公分,身高终于跟上了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体质也跟上来了。
很多家长总觉得春天才是长高季,其实秋季不是 “等长高”,而是 “逼长高” 的关键期,只要家长狠狠心坚持,1 个月就能看到变化。
健脾益气是长高的根本。
中医讲“脾主四肢、肌肉”,脾胃不好,再补也白搭。孩子如果平时胃口差、大便不调、舌苔厚、晚上睡不安,都要警惕是不是脾虚夹积。可以适当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如太子参、山药、茯苓等,煮粥或煲汤,帮孩子健脾运化。必要时也可以用膏方,方便服用,也正适合秋冬调理补益。
饮食上得 “顺秋气”。
秋季山药、南瓜、萝卜、百合都是养脾胃的好食材.
每天要确保孩子吃到三大类食物:主食(谷薯类)、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鱼、肉、蛋、豆制品)。每周至少吃一次鱼虾或牛肉,两次菌菇和粗粮,比如香菇、木耳、红薯、玉米,补充维生素和纤维。
运动方面,除了在校活动,每天再保证30分钟以上的纵向跳跃类运动。
如跳绳、摸高、篮球等。这类运动能有效刺激生长激素分泌,骨骼生长。运动后做几次悬吊,比如拉单杠,每次20秒左右,帮助伸展脊柱、放松骨骺。
运动完要是有条件,帮孩子“摇脊柱”:让孩子趴在床上放松,一只手轻轻按住他的肩部,另一只手放在臀部,慢慢左右摇摆,每次2分钟,一周3次,不仅能助长高,对放松背部、改善姿势也有帮助。
生活习惯也要注意。
秋季昼短夜长,得让孩子晚上 9 点前就入睡,要是10点后才睡,激素分泌量会少一大半。平时也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写作业、吃饭必须坐有靠背的椅子,让腰背贴紧椅背,别弯腰驼背;玩耍时少让孩子蹲着,不然会影响腿部血液循环,时间久了腿型变弯,还会拉低 “视觉身高”,这些小细节不注意,再努力也容易白费。
日常推拿也能帮孩子健脾,家长在家就能做。
每天晚上睡前,用手掌顺时针揉孩子的肚子,绕着肚脐画圈,力度要轻,每次5分钟,能促进肠道蠕动;或者给孩子捏脊,从尾椎骨往上捏到颈部,每次5遍,捏的时候稍微提一下皮肤,既能健脾开胃,还能帮孩子放松,睡得更香。不用特意学复杂手法,简单的动作坚持做,效果比吃消食片还稳。
最后平时可以用食疗调养预防,巩固效果。
如果孩子积食、胃口差,可以试试苹果山楂水:
山楂、苹果、红枣,加水煮半小时,冰糖调味。能助消化、清积食。
若是脾虚湿重、舌苔腻、大便粘、没精神,推荐小儿四神汤:
茯苓、怀山药、莲子、芡实,泡40分钟,炖2小时。体质偏寒可去莲心。能健脾祛湿、安神补虚。
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坚持1个月,孩子的脾胃、睡眠、排便通常都会改善,身高增长也会更顺利。但要提醒家长,如果孩子身高落后明显,或调理后效果不佳,一定要及时就医,别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我专注小儿脾胃虚弱、积食、便秘、睡眠差、身高增长慢等问题20余年。如果您的孩子也有类似困扰,不知道如何调理,或调理效果不理想,我会尽力帮助孩子。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