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微米的匠心传承

他可以将黄金捶打成0.11微米厚的金箔,不破碎、无沙眼;他制作的金箔,装饰过北京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也装饰过香港的紫荆花、澳门的盛世莲花。

他叫葛才金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86年,21岁的葛才金进入江宁金箔锦线厂(现南京金陵金箔集团),成为一名金箔锻制学徒工。

右手扣住一把筷子,由右向左上下滑动,手臂必须保持一条直线,腰板挺直,屁股只能坐小板凳的三分之一。这是学员每天雷打不动的“滑膀子”。“当时和我一批进来的有20多个学员,只有我坚持了下来。”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却是葛才金日复一日的坚持

凌晨两点半,寒风刺骨,江宁的冬夜寂静无声。为了练习基本功“滑膀子”, 即使在寒冬腊月,葛才金也只能穿着背心在寒风中练习。为了掌握打金箔的技巧,他必须保持标准的坐姿和手势,稍有不慎就会受伤。筷子戳到左手手脉,血流不止,简单包扎后,第二天继续练习。

“打的时候要‘举锤擦耳朵,落锤擦右胸,上下一条线,锤头正鼻梁’。”这是师傅教给他的口诀。有一次,他和一位姓胡的师傅一起打金箔,胡师傅的铁锤突然落下,砸到了他的门牙。至今,他的门牙还缺了半颗,成了他金箔生涯的“印迹”。

黄金配比、化金条、压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炕、打了细、出具、切金箔,这是金箔锻制技艺的12道工序。从艺39年,葛才金已熟练掌握金箔锻制技艺的各道工序

这些工序中,重中之重便是“打了细”也叫打箔。打箔就是将“家生”包放置于打箔机旋转捶打,直到不能再薄再细的程度,“这道工序决定了金箔的质量、产量和耗量。”而葛才金便是这道工序的行家里手。在这条路上,他摸索出了打箔时锤击的落点、锤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温度、湿度,都会对工艺有所影响,在没有机器可依赖的年代,只能靠经验和感觉去摸索。

或许是因为名字中带“金”,葛才金对金箔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本该退休的他,始终放不下这个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行当,在他看来,金箔工艺要发展,老一辈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要创新并传承下去

他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20多名徒弟中,7人被评为市、区级传承人及技术能手。

他走进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将金箔技艺带入校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热爱这门传统技艺。 “我希望能有更多愿意学、能吃苦、喜爱金箔的年轻人,用他们的新理念加上新技术,将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非遗不应只停留在展馆中,更要走进千家万户。在秉承传统的同时,葛才金携手艺术家、设计师,将金箔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发出金箔藏金茶具、金箔春联、贴金、异型金箔美容面贴、金箔文创笔、金箔DIY套装等新产品,使金箔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让金箔走进了更多寻常百姓的生活。

从学徒到大师,从传承到创新,葛才金用半生的时间诠释了匠人精神的深刻内涵,不仅将一片片黄金锻造成薄如蝉翼的金箔,也用自己的技艺锻造出了一件件不朽的艺术品

点分享

点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时尚   匠心   金箔   技艺   工序   捻子   南京   膀子   师傅   门牙   天安门城楼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