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不仅是缅怀,更是清醒。
上午10点,急促的防空警报准时划破陕西每一座城市的上空。此时的你是否会停下手中的事情,静立、默思?你是否曾想过,这声警报,与你——一位生活在今天的三秦青年,有何关系?
警报声是历史的回响
对我们很多人而言,九一八事变是历史书上的一个章节,或一段需要背诵的考点。但当我们站在2025年回望,那声警报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穿越94年时空的回响,让我们得以倾听中华民族躯体上一次最深重的创伤。
国耻是什么?是1931年9月18日那个晚上,沈阳北大营的炮火声声;是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全境沦陷;是3000多万东北同胞开始了长达14年的亡国奴生活。
但更深层次看,国耻是“落后必然挨打”的残酷法则,是“分裂就会受欺”的血泪教训,是“沉睡必将招祸”的清醒启示。
历史也在三秦大地上
也许你觉得东北太远,但你知道吗?九一八与陕西,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1936年,西安事变的发生地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何发动兵谏?根本上就是要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东北军将士的思乡之情,正是促成事变的重要情感因素。
当你路过西安革命公园,可曾知道那里安葬着西安保卫战牺牲的将士?当你走进东北大学(1936年曾迁来西安),可曾想到它正是为拯救民族危亡而一路西迁?如果你的祖辈一直生活在陕西,他们可能为前线将士连夜赶制过军鞋棉衣;可能用秦腔唱过抗敌戏曲;可能救助过从东北流亡来的学生同胞。
历史不在远方,它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片三秦大地上。每一个陕西家庭,都与那段历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当代三秦青年,如何担当时代责任
战火纷飞的年代,青年的担当是“誓死不做亡国奴”,是“大好河山,守土有责”。那么和平年代,我们陕西青年的“担当”又是什么?
是自信,而非妄自菲薄。秦人自古有“拧劲儿”,有骨气。曾经的陕西青年奔赴延安,寻求救国真理;今天的我们,同样要坚定道路自信,不人云亦云,不崇洋媚外。
是自强,而非怨天尤人。从兵马俑的恢弘到航空航天的高精尖,这片土地从不缺乏创新精神。当下的强国竞争是科技、经济、文化的综合博弈,我辈青年当以知识武装自己,在各行各业追求卓越。
是自立,而非躺平内耗。在国际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在纷繁信息中保持独立思考。传承老秦人“楞娃”精神的那股“硬劲儿”,不盲从、不屈服、有风骨。
从“知”到“行”,我们从今天做起
真正的铭记,从来不只是心中的波澜,更是行动的转变。
防空警报响起时,无论你在何处,请静立默哀一分钟,用心感受这穿越历史的声音。可以在周末,去一次西安事变纪念馆、革命公园或延安革命旧址,在实地感受历史的温度。也可以回家问问爷爷奶奶,或者社区里的老前辈,听听家族的故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爱国并非抽象,它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敬业、诚信、友善、独立思考、做好本职工作、关心身边同胞,就是最朴素的爱国。九十四年过去了,硝烟已散,山河重振。当警报声再次响彻三秦大地,愿每一位陕西青年都能听懂它的深意:它提醒我们来自何处,更指明我们将去向何方。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声警报,在问你我:准备好了吗?
◆来源 | 团省委宣传部
◆编辑 | 梧桐灯
◆校审 | 从心、深海
◆审核 | 小草、小天
猜你喜欢▽ ▽ ▽
点亮“”和“ ”
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