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妈谈育儿
吃苦,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历练
如果你在孩子该吃苦的年纪里,让他们享尽了荣华富贵,那孩子就会因为贪图安逸越长越歪了
认识一位妈妈,早上和她面对面相遇时,她正为了她女儿气得泪流满面
原因是,女儿起床太磨蹭,6:30就喊起床,可孩子穿个衣服就磨蹭了30分钟,导致最后7:06分才出门
当时,女儿还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等到了楼底下才要求说:“你给我叫个出租车”
妈妈一听,觉得这是天大的讽刺,从家里到学校明明才不到10分钟的路程,孩子居然要求要打出租车,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懒惰思想呀
毫无疑问,妈妈拒绝了女儿
可结果呢,女儿撒泼无果后,居然开始出拳捶打她,眼神里透露着明显的厌恶,嘴里还说着“打死你”的恶毒话

一瞬间,妈妈只觉得天都塌了,她明明那么爱孩子,为了孩子也甘愿付出一切,可到头来为什么却养出了一个白眼狼呢
我想了想,然后告诉她:“其实,就是孩子太享福了,以至于形成一件事没满足、就忘记你之前所有的好”
是的,孩子太享福了,未必是好事
这就好比,上学的时候你给孩子叫了一次出租车,那孩子就想次次坐出租车上学一样,不需要走路,还能听到来自同学们羡慕的声音
所以,成长之路还是要适当让孩子过一过苦日子,这样的孩子才更好养一些

01
不搞特殊情况
家里煮什么饭,孩子就吃什么饭
适应环境,是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节课,也是孩子生活里不可缺少的接纳过程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在特殊情况下特殊成长,那最后就会发展成不合群里的“特殊”
有一个男孩,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奶奶对这个孩子也相当疼爱
孩子不喜欢吃面条,也不喜欢吃青菜,那餐桌上的主食和配菜都会以孩子的喜好为主
可有那么一天,奶奶的积蓄也花完了,当餐桌上没有出现男孩一直喜欢的那道菜时,孩子居然口出恶言地说“好难吃,这些饭都不是人吃的”
一时间,奶奶被气得急火攻心,看着每一样菜都是认真准备的荤素搭配,她颤颤巍巍地问了一句“这怎么不是人吃的了?我们以前连这样的饭菜都吃不上”
没想到,男孩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一把推开奶奶,然后跑去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告状:“奶奶欺负我,不给我吃的”

还有一个女孩
因为妈妈经常带她出去吃炸串、汉堡、还有各种好吃的,以至于孩子在家里面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
每次只要一到饭点,不是嫌菜辣了咸了,就是说米饭硬了没熟
即便是妈妈按着孩子的口味在不断改进,可到了最后还是会找出新的理由来吐槽不满
直到有一次,妈妈偷偷把孩子一直爱吃的那家外卖放在盘子里,当成她自己做的饭菜给孩子吃,孩子依然吐槽“难吃”时,妈妈才意识到:“孩子吐槽的,原来一直是她看不顺眼的那个人”
而面对摆在眼前的真相,妈妈质问女儿“为什么要那么对我”时,女儿居然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就喜欢吃外面的饭,同学们知道我天天点外卖,都羡慕我们家好有钱呢”
…

看吧,太享受的生活,只会让孩子渐渐迷失自己,陷入攀比、无法满足、还有不断索取的极端思想
不想把孩子养得如此难以服众,那我们家长首先要坚守住的原则,就是“不要给孩子搞特殊情况”
从家里的每一餐开始,做什么饭,孩子就吃什么饭,不给他们挑剔的机会,也自然就不会出现挑食、还有抱怨的习惯了

02
不满足无理要求
孩子实在想要,那就自己想办法
孩子从来不是在“想要就能得到”的富裕环境中脱颖而出,所有的荣誉、还有成就,都是过去无数岁月里不断努力才积攒下的经验和实力
如果孩子没有脚踏实地体验这些,那他们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根本就经不起考验和时间的历练
就拿经常抄作业的孩子来说,也许平时抄作业的小心机,会给人塑造一种“学习真不错”的感觉
可这些根本就不真实,不是孩子的东西,又怎么会长久呢
老家亲戚的一个儿子就是如此,为了讨好爸爸妈妈,以此来换取更多零花钱满足他自己的攀比和虚荣心,就编了一个弥天大谎
作业方面,专挑班上成绩靠前同学的答案抄,也天天把作业满分的结果发给爸爸妈妈看
爸爸妈妈一开心,就会给他零花钱奖励,什么考一百分就奖励一辆自行车、100元钱,包括任何孩子想要的东西…
可结果呢,孩子也靠“抄答案”作弊方式得到了很多想要的东西,但一进入期中和期末这种大型考试时,男孩的成绩就变得一落千丈
严重的时候,数学还考了三十多分
对于这一切,爸爸妈妈刚开始是好奇和不解的,直到班主任一次联系他们才弄清楚,原来孩子每天作业都是第二天到学校现补的,上课也没有认真听讲,根本就没有认真读书的态度

很明显,孩子过去的所有“好成绩”,都是到学校抄的答案
说到这里,兰妈又想到另外一副场景
那是在一个大街上,一个女孩看上了一件玩具,妈妈没有给她买,她就用“你不给我买,我就不好好学习”的话威胁
妈妈刚开始还嘴硬说“你爱学不学,反正知识是学给你自己,又不是学给我的”
可不到2分钟,妈妈又从兜里掏出手机付款买了下来,领走时还再三强调:“现在满意了吧?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习呀”
事实上,从这里开始,孩子早已经抓住了家长的命脉“不给我买,我就不学习了”,而在孩子的眼里,学习也从来是给家长学的
这种认知和状态,又如何能把学习学好、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认真完成呢
所以,爹有妈有,都不如孩子自己会的多,只要能力够多,那还愁什么是不能实现的吗
我们家长要做的,也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实现自己、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然后在孩子表现出色、努力过后再给予鼓励和支持,在语言力量的不断灌输和感染下,孩子自然就会成长得越来越积极成熟了

03
不给孩子收拾残局
孩子自己的事,就要自己负责到底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这里不行,那里也不如别人”
事实上,我们在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孩子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呢
说起上学要坐出租车这件事,兰妈家距离学校也是只有十分钟路程,女儿也不止一次提过“太累了,想打出租车”
原因是:有一次女儿磨蹭得快要迟到了,担心她们赶不上,就叫了一辆出租车送到学校
结果呢,女儿后来几次居然把“迟到”,当成了威胁我给她们叫出租车的理由
也就是那一次之后,不管孩子磨蹭得多晚,我都不会再帮她们收拾残局,她们既然不怕迟到,那我也不担心她们迟到
自此,女儿再也没有提过“叫出租车”,也没有因为磨蹭这件事而卡着点往学校赶了
不仅如此,孩子的生活习惯、包括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大大小小事情,我们家长都要做到这样的态度
如果你在孩子的学习上严厉,生活上却有求必应,那双重标准的影响也不亚于享福过后的白眼狼行迹

兰妈身边的一个女孩就是这样
她的妈妈为了让她一门心思好好读书,就跟她约定“你只要好好上学,考出好成绩,不管你想要什么,我都会满足你”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挺上进的,可到了后面一提起学习就翻白眼,妈妈只要一开口就烦躁地喊话说“闭嘴”
妈妈还以为这是孩子进入了叛逆期,还是后来争吵时,女孩忍无可忍说出了真相:
“你每次一说起学习就变脸,即便是你生活上满足我、没有让我吃过苦,可只要我学习不好,你就会拿对生活上的那些好说事,好像我有多大罪过似的,这种日子我早就受够了,宁愿出去流浪过苦日子,也不要待在家里受你的冷嘲热讽了”
看吧,教育孩子就是这样,太好了不行,太苦了也不行
唯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所有的苦和乐,包括孩子的吃喝用度也是一样
如果你敢放手让孩子进厨房,你会发现孩子哪怕清煮一碗面条,哪怕煎了一张饼已经糊了、发黑了,他们依然会吃的津津有味,嘴里也会不断地夸赞说“真好吃”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孩子独立完成的作品,是带有成就感、也是付出努力过后的香甜果实
所以,成长的最高觉悟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自己的事情,更要由他们自己去负责到底
哪怕这件事很复杂,只要孩子参与了,他们多多少少都会收获一些经验和成就感
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沮丧的时候多一些鼓励,在他们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多一些支持,让孩子勇敢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直到孩子成功地演绎出更好的自己

那么,关于太享福的孩子不好养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