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由三位华人创立的具身智能公司DynaRobotics宣布获得1.2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飙升至6亿美元。
英伟达、亚马逊等巨头参投。
其自主研发的DYNA-1模型让机械臂能24小时折叠餐巾900多次,成功率达99.4%,突破了机器人灵巧操作的商业落地难题。
你知道让机器人叠餐巾有多难吗?这种软绵绵的东西,人手操作起来容易,对机器人来说可是“地狱级难度”。
但就有这么三个华人,他们创造的机器人不仅能叠餐巾,还能24小时不停歇工作,折叠900多次成功率高达99.4%!
这个成绩直接震惊了“老黄”,英伟达的黄仁勋。他旗下的英伟达投资公司最近豪掷8.6亿人民币,领投了这家名为DynaRobotics的初创企业。
这家公司什么来头?成立才1年多,只有30个员工,估值已经飙到6亿美元!
更让人惊讶的是,三位创始人LindonGao、YorkYang和JasonMa都是华人。
他们的团队虽然小,但眼光独到。
坚决不碰人形机器人,也不进军制造业和家庭场景。
为什么呢?CEOLindonGao打了个比方:工业场景要求太高,一次失误就造成巨大损失;家庭环境又太复杂,机器人一下子搞不定。
商用场景刚好在中间,既有挑战性,又能容忍适当错误。
这就像教小孩学走路,得一步一步来,不能还没学会走就要跑。
DynaRobotics的技术核心是他们自主研发的VLA模型DYNA-1。
说人话就是,这是个“一通百通”的机器人大脑。
学一个技能后,能举一反三用到其他地方,不用每个任务都重新教。
他们的首席科学家JasonMa解释说,这模型就像个聪明的小孩,在餐厅学会了叠餐巾,到健身中心就能整理毛巾,到洗衣店也能分拣衣物。
这种能力太重要了!这意味着机器人不再是只能执行单一任务的机械臂,而是真正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现在他们的机器人已经在多个真实场景中落地:餐厅里折叠餐巾、健身中心整理毛巾、自助洗衣店分拣衣物……
每次部署都是学习过程,数据越多就越聪明,形成良性循环。
这就像是养了个“机器人宝宝”,通过不断积累真实数据给它提供养分,让它慢慢学会各种技能。
英伟达之所以看好这家公司,就是因为这种技术路线最有可能实现具身智能的大规模应用。
老黄早就说过,下一波硬科技浪潮属于具身智能、属于物理AI。
DynaRobotics的故事,不只是三个华人的成功。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趋势:人工智能正在从“虚拟”走向“物理”,从数字世界走向现实世界。
英伟达的巨额投资表明,芯片巨头已经不满足于只为AI提供算力,而是要直接深入应用前沿,布局下一个十年。
华人团队在这次智能浪潮中表现亮眼。既有技术实力,又有商业头脑,懂得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点。
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顶尖技术不需要哗众取宠,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反而更能赢得巨头青睐。
未来十年,将是机器走出虚拟世界,走进我们生活的十年。这场变革中,华人团队正在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