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热浪翻涌。这时候小孩子身体有两个显著特点需要家长特别注意:一是暑热凶猛,极易耗气伤津,孩子常感疲惫、口干舌燥;二是湿气弥漫,易困阻脾阳,导致食欲不振、大便粘腻甚至腹胀不适。
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给孩子防暑降温,要以不损伤宝贵的阳气为前提,同时适度清热、利湿,才能安然度夏。今天带来两个温和有效的饮食调理方,助孩子清凉一夏!
1. 天然清凉饮:西瓜翠衣水
西瓜翠衣富含“瓜氨酸”,能温和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帮助身体由内而外高效散热。更重要的是,它避开了红瓤中的高糖分,孩子饮用更健康,不怕糖分过量伤脾胃。
制作方法: 取新鲜西瓜的绿色坚硬外皮(去红瓤及最外层蜡质),洗净切块,加足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再煮3分钟即可。晾凉饮用,清新微甘。
食用建议: 适合3岁以上孩子。每日饮用不宜超过100毫升,连续饮用建议不超过5天,避免过于寒凉。可作为夏日午后解暑饮品。
2. 温和祛湿方:改良炒薏米水
经典薏米水利湿,但生薏米性偏凉,直接煮水对部分脾胃弱的孩子可能稍有刺激。改良炒制法,温和又有效!研究显示,将薏米文火干炒至微黄,既能保留薏米核心活性成分——薏苡仁多糖(利湿健脾的关键),又能显著降低其生品的寒凉之性,减少对稚嫩肠道的潜在刺激,孩子喝得更安全舒适。
制作方法: 取薏米放入干净无油的炒锅,中小火持续翻炒约10-15分钟,至薏米整体颜色转为均匀的微黄、散发淡淡米香即可关火晾凉。取炒薏米约20克,加水约500毫升,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45分钟,滤出水饮用。
食用建议: 炒薏米水性质更温和,2岁以上消化正常的孩子可尝试。每周饮用2-3次为宜。若孩子不喜其淡味,可加入一小片陈皮同煮增香,或待水温后调入少许天然蜂蜜(1岁以上)。
小暑养娃,重在平衡。这两个小方子,遵循“清热不伤阳、利湿不损脾”的中医智慧,巧妙利用当令食材的天然力量,为孩子筑起一道温和的防暑屏障。
文中食疗方为养生调理经验分享,效果可能因体质而异。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孩子出现持续不适或症状加重,请及时线下就医,遵医嘱治疗。
如果你有什么与疾病防治或中医学习相关的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