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决定晚年!劝老年人:别太抠门,常吃这5样,眼睛越活越明亮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爸最近老说看不清东西,是不是年纪大了就该这样?”一个三十岁出头的上班族站在药店外面,一边揉着眼睛一边低声嘀咕。

他穿着西装,但领子有点皱,看得出来刚赶完一个通勤。说完他又盯着药架上几种护眼产品,犹豫了很久没拿起来。他没意识到,眼睛的问题,从来不是“年纪到了”,而是“忽视太久”。

老年人的眼睛出了问题,很多时候不是突发的,也不完全是自然退化。真正影响视力的,其实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选择。

吃什么、看什么、光线怎样、血管状况如何,这些都和眼底状态、黄斑区营养供应、晶状体透明度有关。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保护,而在于有没有正确地去保护。说白了,吃得对比什么护眼药都来得实在。

很多人到了老年还不愿在吃上多花一块钱,一碗白粥、一点咸菜就是一顿饭,偶尔买点青菜都觉得奢侈。以为省钱,其实是在透支功能。

眼睛是极其依赖营养供给的器官,尤其是黄斑区和视神经系统,对脂溶性抗氧化物质、B族维生素和叶黄素的需求非常高。

一旦饮食长期缺乏这类成分,老年性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的风险都会快速增加。

反过来看,只要在日常吃进去的东西上做出调整,不但可以保护视力,还能延缓退化的速度。很多人不知道,绿叶蔬菜、深色水果和部分坚果类,是改善眼底健康的关键。

此非广告所言,实乃确凿数据所致。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的一项大规模追踪研究(AREDS2)就明确指出,每天摄入6毫克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老年人,其黄斑区病变风险下降高达43%。

这类营养素广泛存在于菠菜、甘蓝、玉米、橙色甜椒中,但偏偏很多老年人不爱吃或者吃得太少。

另外一个常被忽略的是蛋黄。很多人误以为蛋黄胆固醇高就该少吃,但忽略了蛋黄是天然叶黄素和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生物利用度更高的形态,远比保健品来的更快更稳。澳大利亚一项针对60岁以上女性的临床实验发现。

每天摄入一个鸡蛋,连续12周后,黄斑区色素密度明显提高,视觉敏感度也有提升。只看胆固醇不看营养结构,是一种典型的认知误区。

说到坚果,尤其是核桃和杏仁,也是眼部健康的关键帮手。这类食物富含α-亚麻酸和维生素E,是维持视神经髓鞘完整性的基本材料。

神经传导出了问题,眼睛就会出现暗影、模糊、反应慢等问题,不是镜片换一副能解决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针对中老年人的眼部功能调查发现,经常摄入坚果类人群的视网膜厚度平均比非摄入者高出6%,而这个差距在70岁之后会被进一步放大。

还有一个不常被提及但非常重要的食物是番茄。熟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在抗氧化方面表现极强,尤其对晶状体蛋白质的保护非常关键。

老年人常患的白内障,其本质为晶状体内蛋白质氧化聚集,进而形成浑浊状态。而番茄红素能有效抑制这一过程。

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番茄红素摄入充足的老年人白内障进展速度降低了32%。

但很多人吃番茄时并没有注意方式,生吃摄入有限,只有在油炒或炖煮后,其脂溶性才能释放出来。

别忘了还有胡萝卜。说它好,很多人都知道,但吃对不代表吃多。过量β-胡萝卜素其实对吸收没帮助,关键是吃的时候要和油脂一起摄入才能真正转化为维生素A。

有些人吃胡萝卜都是凉拌或者榨汁,反而吸收率非常低。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指出,炒制后的胡萝卜,其维A转换效率是生吃状态的4.8倍。

再补充一点,眼睛干涩以及夜间视力下降,大多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并非仅仅是用眼过度所致。

但也不是说吃这些东西眼睛就不会出问题。真正的核心在于血流。老年人很多都有血粘度高、血脂异常的问题,眼底供血供氧不足才是最根本的风险。

眼睛不是孤立的器官,它的每一次运动、每一次对焦、每一次适应光暗变化,背后都需要充足的能量和精密的神经调节。只靠补一两种营养远远不够,整体的循环系统状况才是关键。

很少人会把“脚部循环”和眼睛联系起来。实则,当下肢循环出现障碍时,会反向加剧心脏的负荷,进而影响头部的供血能力。

只要一段时间脑供血不畅,视神经和黄斑区最先受影响。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眼病早期不在眼,而在身体别处。

再说个容易被误解的事。有些老年人特别爱滴眼药水,动不动就买抗疲劳的、抗干涩的,但其实眼药水成分越复杂,越可能对角膜造成刺激,甚至破坏眼表的正常菌群。

特别是含有防腐剂的药水,长期使用会让泪膜结构改变,导致“越滴越干”。眼睛的问题应该从内调,不是靠外面滴就能好。

而调节眼睛状态最为关键之事,莫过于每日暴露于自然光下的时长。人老了之后喜欢待在室内,不愿意出门晒太阳,但这会造成视锥细胞功能逐渐退化。

自然光中的短波蓝光能维持视网膜神经兴奋水平,是维持昼夜节律和光感敏感度的必要条件。

每减少一小时日照时间,视觉敏感度下降3%-5%,这是国家卫健委近年的一项多城市对比实验中得出的数据。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就是视力下降不能等着看清楚了才处理。老年人常常等到看东西模糊到生活不便才去检查,但眼底疾病往往不可逆,错过最佳干预期只能等着恶化。

每年一次眼底照相检查、黄斑区厚度监测、视网膜血流分析,这些都是花不了多少钱却极其重要的项目,但很多人宁愿花钱买药、买电视、也不愿意去检查。

说到底,眼睛是整个身体状态的放大器,不光是看到什么的问题,而是内部运行顺不顺、神经系统清不清、血管通不通的问题。

谁都不想老了眼前一片模糊,可是不舍得吃、舍不得查、舍不得动,结果就是眼睛也跟着退了下来。等到那时再追悔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白冰.老人呵护眼睛的小妙招[J].人人健康,2011,(07):2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老年人   叶黄素   晶状体   眼睛   黄斑   视神经   抠门   眼底   晚年   番茄   维生素   明亮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