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央视一出手,直接给《王者荣耀》扣上了“精神鸦片”的帽子,网上立马就炸了锅。其实吧,这说法不算新鲜,民间早有义士痛心疾呼游戏是“电子毒品”,但由央视这样的国家级媒体点名,分量可就大不一样了。这事儿,关注鱼叔,咱们今天不吹不黑,好好掰扯掰扯。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游戏,和捧上神坛的财富神话
说起游戏,那可是鱼叔这代人的青春记忆。互联网刚兴起那会儿,盛大、网易、暴雪这些公司,就跟雨后的竹笋似的,咔咔往外冒。那时候咱们还在用大脑袋显示器,装着动不动就蓝屏的Windows98系统,但这丝毫没影响《传奇》、《奇迹》、《热血江湖》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当年的网吧,生意火到离谱,几台二手电脑就能撑起一个创业梦。多少学生、青年为它逃课旷工、连夜包宿,就为了那虚拟的等级和装备。就这么着,咱们用真金白银,硬是把丁磊、陈天桥这些游戏大佬捧上了胡润、福布斯榜,他们成了年轻人眼里闪着金光的财富偶像。那段疯狂岁月,关注鱼叔久的老铁们都懂,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滋味有点复杂了?
当虚拟的荣耀,照进现实的狼藉
游戏产业一片繁荣,拉动了GDP,创造了财富神话,听起来很美是吧?但慢慢的,不对劲了。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一沾上游戏,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变得孤僻、暴躁,亲子关系剑拔弩张,成绩一落千丈。更极端的,甚至出现了幻觉、妄想,社会新闻里也开始出现因游戏引发的悲剧。鱼叔在学校待了八年,有个观察特别明显: 以前学生爱打架,我净处理这些了;后来呢,打架的少了,但抱着手机不撒手、喊都喊不动的“木头人”多了。最让人脊背发凉的是那个新闻:单亲妈妈心脏病发,求打游戏的儿子拿药,儿子却因一局没打完,对妈妈吼出“你催什么催!”…… 这种故事,关注鱼叔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听了,心里慌不慌?
是游戏如洪水,还是家长在“递刀”?
现在很多家长工作忙,图省事,从小就把手机塞给孩子当“电子保姆”。等发现孩子沉迷时,想管都管不住了。孩子为手机撒泼打滚、威胁离家出走,家里鸡飞狗跳。为了“维稳”,家长只能不断妥协。鱼叔就认识一位吃低保的家长, 自己一个月挣两千多,却给儿子买顶配游戏手机,每天零花钱雷打不动,孩子成了班里最“富”的。说起这个,她只有一句:“我没法子啊!” 可咱们仔细想想,关注鱼叔的各位,在孩子沉迷的问题上,咱们自己,是不是那个最初的“递刀”人?
救赎之路:板子不能只打在游戏身上
现在全社会都在喊打,游戏成了“精神鸦片”,大佬们成了过街老鼠。封杀游戏,听起来大快人心。但鱼叔想说句可能不太中听的大实话: 光靠封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就像治病,不找到病根,光贴创可贴没用。鱼叔始终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陪伴和引导。 咱们自己下班后抱着手机刷短视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陪孩子说说话?国家层面的教改、房改、医改正在努力为大家减压,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但内部的改变,更需要咱们家长自己动起来。多听听鱼叔分享的教育心得,或许比单纯骂游戏,更有用。
鱼叔结语
余秋雨老师有句话,鱼叔非常认同:“不是某个人病了,而是整个社会都病了。” 救孩子,也是救我们自己。这场全民“救赎”,需要社会的努力,更需要每个家庭的觉醒。各位老铁,你们怎么看“精神鸦片”这个说法?在养娃的路上,你们又有哪些困惑和心得?欢迎在评论区跟鱼叔唠唠——别忘了点个关注, 后面的路,鱼叔陪你们一起摸索,一起把娃教育好!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