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酒桌上的“服从性测试”被厌恶、被摒弃

在饭局上,你有没有过被人劝酒的经历?本来不胜酒力的你还要被迫“营业”?从什么时候起,酒场成了考场?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喝白酒了?这事,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酒真是一种神奇的饮品,它与人类的历史如影随形,甚至在人类历史之前,就有了猿猴造果酒的传说。因为最初的酒是一种自然的产物,是腐烂的水果经酵母菌发酵形成的。史前的猿猴收储水果于石洼之中,意外酿出了酒,并因此惹上了“酒瘾”,人类嗜酒的基因是否也遗传于猿猴,那就不得而知了。

本质上,酒就是一种麻醉品,酒中的酒精成分能起到对神经短暂的麻痹作用,让人感到亢奋、愉悦、放松,从而起到减轻压力、活跃气氛的作用,难怪古往今来,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三教九流,都对酒如此迷恋。但是,与所有麻醉品一样,酒也有一定的成瘾性,而且过量饮酒确实有害健康。古人很早就懂得饮酒要适量的道理,《战国策》记载鲁公向魏王劝谏: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可见古人对酒真是又爱又恨。

中国古代酿酒技术源远流长,但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果酒、黄酒、米酒这些低度酒,酒精度仅有几度至十多度。古人饮酒如此好爽,竟有李白斗酒、武松直饮“十八碗”的传说,但酒量也不过今天一、两斤的52度白酒。辽金时期蒸馏酒横空出世,元朝时开始利用蒸馏技术酿造高度白酒,但初期由于品质不高、酒性烈,主要供平民阶级饮用。民国时期,社会名流主要还是饮用黄酒,新中国成立后,白酒产业才得以跨越式发展,而且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酒类。

古人饮酒,意在交朋会友、抒发情怀。但是到了近代,特别是白酒盛行的年代,慢慢衍生出一种所谓的“酒桌文化”。“酒桌文化”的表现形式无非是各种劝酒甚至逼酒,一帮人拼酒量,流行“不喝不够意思、不喝不给面子”。“酒桌文化”的核心本质是借酒进行服从性测试,从喝酒的态度体现忠诚和职位尊卑。当然也不乏有人借酒溜须拍马、刻意奉承、自我表现。还有的人劝人喝酒、看人出丑。更有甚者是借酒行苟且之事,诸如“别人喝醉给自己机会”。

我相信,大多数初次接触白酒的年轻人,一定会觉得白酒辛辣、无味,难以下咽,并不喜欢其口感甚至强烈抵触(当然天生好酒的除外)。但是以前的年轻人,在“酒量大好办事”“不会喝混不开”等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即使酒量不行、天生不耐酒性也要硬着头皮上,俗话说总得“探探底”。不然一个男人,不会喝酒、遇酒退缩,总让人觉得抠抠索索、不够大气。

但是社会上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喝酒好办事”的观念?我想这除了跟酒本身的特性有关,还与一代人的传承有关。酒,特别是高度白酒,极易让人兴奋,一群有利益纠缠的人坐在一起吃饭,有了酒的助兴,特别能活跃气氛、促进沟通。一些之前谈判中遇到的坚冰、难以协调的僵局,在酒精作用下,可能会轻松达成和解。毕竟,即使是酒桌上说过的话,也不能不算数。

但更重要的是,“酒桌文化”的兴起,是一代人带下一代人的结果。前文说过,酒本身就是麻醉品、具有成瘾性。老一代人未必当初就爱喝酒,但也是在各种劝酒和逼酒的场合,被动喝酒,慢慢练出了酒瘾。而且据说,人一旦喝过高度酒,再喝低度酒就会觉得乏而无味。于是老一代人就形成了爱喝酒且爱喝高度酒的习惯。如果一场饭局,没有备白酒或者只上啤酒,就会显得组织方没有诚意。

年轻人在饭局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一切都得听老一辈的安排,包括必须备好白酒,包括让喝就得喝。就像有人说的,之前老一辈在酒桌上怎么欺负我的,我现在统统都要变本加厉施加到下一辈头上。于是,久而久之,年轻人的酒量也练出来了,酒瘾也上头了,有事没事也私下自发组织个酒局。就这样,下一代的“酒鬼”们的茁壮成长起来了。

然而毕竟是酒多伤身,喝多了也容易误事,古人早就懂得的道理。而且酒局里往往掺杂着腐败,政策上这些年也开始明令禁酒。再加上今天新一代的年轻人接触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健康理念,娱乐形式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喝酒、打牌、唱K“老三样”,导致“酒桌文化”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新一代白酒达人没有培养起来,于是有人慨叹:年轻人不喝白酒了。

相关数据显示,2016-2024年,我国白酒产量从1358.40万千升减少至414.5万千升,2024年的白酒产量不足2016年的三分之一。同时,国内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从2017年的1600多家,下降到2024年的989多家。2016年中国白酒行业制造业销售收入为6125.74亿元,到了2024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就增长到了7963.84亿元。

这也难怪,传统的“酒桌文化”强调“拼酒量”和服从性,与年轻人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交理念相冲突。他们更倾向于咖啡馆、酒吧等轻松场景,通过线上互动、游戏等建立关系,而非依赖白酒的仪式感。国际化趋势也使洋酒、果酒等成为新选择,像威士忌、鸡尾酒这些都是小年轻聚集的地方,喝酒更加随心所欲。在酒吧喝醉那是玩得尽兴,在商务酒桌上喝醉那是“被压迫”,两者有根本上的区别。

此外,白酒的辛辣口感与年轻人偏爱的清爽、低度数饮品(如黄酒、气泡酒)形成鲜明对比。约70%的年轻人认为白酒“难以下咽”,且劣质勾兑酒加剧了这一负面印象。

这当然是好现象,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当“酒桌文化”逐渐摒弃“服从性测试”,酒局里搅扰不清的人情世故、利益交换,也逐渐变得清朗起来。当酒桌上更多的是亲情、友情,是尊重、平等,是随心所欲、不强人所难,整个社会就更向文明迈进了一步。其实,酒桌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缩影,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人性从压抑和扭曲中一步步解脱出来,让无名的邪火释然、让无形的压迫遁形、让人活得更像人。

#酒桌文化#服从性测试#酒文化#酒的历史#白酒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美食   服从性   厌恶   酒桌上   测试   白酒   年轻人   酒量   文化   麻醉品   酒瘾   古人   猿猴   果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