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中的校园。
孩子们,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
与此同时,他们也迎来了“习惯养成”的黄金窗口期。
可现实学习中呢?
很多家长只盯着分数,因为孩子成绩起伏而焦虑。
有句老话说得好:
“家长之爱子,要为之计深远。”
做聪明的父母,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从“培养习惯”开始,助力孩子的成长。
尤其在初中三年,先有“习惯”后有“成绩”。
这3个真相,家长越早知道越好!
01
习惯不好,会“假努力”
升入初中后。
学习压力明显提升,许多孩子习惯了熬夜刷题。
可结果呢?却越考越差!
这正是“假努力”,在摧毁孩子的学习力。
在家长群里,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抱怨:
“我家孩子每天学到12点,怎么成绩就是上不去?”
作为家长,你仔细观察过吗?
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徒劳。
比如,写作业时手机放在旁边,一会写作业一会翻手机,半小时能完成的卷子拖成两小时。
这些“努力”,不过是“假努力”罢了。
“假努力的”真相是什么?
当身体在学习,大脑却在“摸鱼”,知识根本进不了长期记忆。就像往漏了底的杯子里倒水,再多的时间投入都是白费。
孩子若是这样,该怎么办?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学习“番茄学习法”,来提升学习效率。
把学习任务,切成25分钟小块。
同时,用“费曼学习法”让孩子当小老师,把知识点讲给家长听。
在睡前用10分钟画“思维导图”,来复盘当天的内容。
养成了这些学习习惯,孩子就会摆脱“假努力”,变成真正的高效学习。
02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你发现了吗?
学习自驱力,比补习班管用多了。
但很多孩子恰恰缺乏自驱力,他们在学习上很被动,被“要求学”。
自驱力强的孩子,学习效率很高。
举个例子来说:
某地重点高中有个“学霸班”,每年都有多人考上清北。
这些学生的特点是什么?
其实,并不是天赋有多高,而是学习心态好,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所以,若想助力孩子的学习。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我要学”的好习惯。
那么,要如何养成呢?
首当其冲的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自己”。
有了这样的观念,孩子方能看清学习的意义,方能在学习中做到持之以恒。
同时内驱力,会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
03
让时间管理,成为一种习惯
当孩子变成初中生。
许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成绩差的孩子,正在被同龄人“甩开”,在学习这条路上逐渐会被淘汰。
那么,孩子成绩为何差呢?
多半是因为,孩子的认知有限,不懂得时间管理。
什么是时间管理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上来看,本质是“优先级正位”。
但很多孩子,容易陷入“即时满足”的陷阱,大家追求眼前的快乐,忽视了更加重要的学习。比如,刷短视频比背单词更快乐,打游戏的多巴胺分泌比做数学题多。
所以学生,自然会优先选择“轻松的事”。
做聪明的家长,需要让孩子具备时间的观念,并且提升时间管理的能力。
具体要怎么去执行呢?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时间账单”。
这个账单上,记录每天的时间流向,让孩子看清楚,时间到底用在了哪里。
同事,用“任务清单”代替“口头提醒”。
学习任务完成一项打一个勾,要比家长频繁提醒更加有效果。
除此之外,在每周还要留出2小时的“自由时间”,让孩子自主安排。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从“被时间追着跑”,变成真正的“时间主人”。
写在最后
从一生来看:
初中三年很短,时间稍纵即逝。
但这个时间段很重要,甚至会影响很多人一生的成长方向。
尤其是习惯养成!
好的习惯,会督促孩子遇到更好的自己。
而不良的习惯,则会拖累和消耗孩子,让孩子逐渐失去学习的动机。
所以,家长朋友们。
别被表面的分数干扰了,而是要看清初中三年的本质。
帮助孩子,养成一生优秀的习惯,点燃孩子内心深处那团渴望成功的火焰。
一起加油吧,与万千家长共勉!
更新时间:2025-09-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