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生活,我是如何让梦想成真的?


傍晚的风掠过院子里的丝瓜架,叶子沙沙响,妻子在厨房喊“吃饭了”,声音裹着饭菜的香飘过来。我蹲在门槛上,看着父亲用布擦他那把老藤椅——椅腿上的漆掉了大半,是前年他摔了一跤后,我用胶水粘、用布条缠,才勉强撑到现在。父亲擦得慢,手指在藤条的纹路里蹭,像在摸老伙计的骨头。

这时候我总想起二十年前,在出租屋里啃泡面的夜晚。那时候我以为,幸福的生活是“银行卡里的数字多到数不清”,是“住带阳台的大房子,开能遮风挡雨的车”,是“过年回家时,能给爸妈塞厚厚的红包,让邻居都羡慕”。那时候的梦想,像商场里亮着灯的橱窗,看着光鲜,却不知道该怎么伸手摸到。

年轻时的“幸福”,是追着跑的影子

刚毕业那几年,我在城里的工地当监理,每天戴着安全帽在尘土里转,晚上挤在十二个人的工棚里,借着路灯的光写简历。那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往上走”,觉得只要换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就能离幸福近一点。后来真找着个销售的活儿,天天背着包跑客户,鞋子磨破了两双,终于在年底拿到了奖金——比工地一年的工资还多。

我攥着钱回了家,给父亲买了件皮夹克,给母亲买了条金项链,饭桌上母亲把项链摸了又摸,却没戴,说“太晃眼,干活碍事”;父亲穿上皮夹克,对着镜子转了两圈,第二天又换回了他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说“皮的不透气,还是布的舒服”。那时候我没懂,只觉得他们“不会享福”,心里还暗下决心:下次要赚更多钱,买更好的东西,让他们“不得不享福”。

后来我越跑越远,从县城跑到市里,再跑到省会,职位升了,工资涨了,也真买了带阳台的房子。可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打电话,母亲总说“家里都好,你别惦记”,父亲在旁边抢过电话,只会说“注意身体,少喝酒”。有次孩子发烧,妻子一个人抱着去医院,我在外地陪客户喝酒,电话里听着孩子哭,妻子声音发颤,我却只能说“再等等,我忙完这单就回去”。挂了电话,酒喝在嘴里,苦得像掺了药。

直到那年冬天,父亲突然咳得厉害,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肺上有结节,得住院观察”。我连夜开车赶回去,在病房门口看见母亲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头发白了大半,手里攥着父亲的病历本,指节都捏白了。她看见我,没骂我,只说“你爸昨天还说,想跟你下盘棋,他好久没赢过你了”。

那天我在病房里陪父亲,他醒着的时候,总说“你别耽误工作,我没事”,睡着的时候,呼吸声又粗又重。我看着他手背的血管,像老树根一样突出来,突然想起小时候,他带我去田里摘西瓜,把最大的那个扛在肩上,说“我儿子以后要吃最好的西瓜”。那时候我才明白,我追了这么久的“幸福”,其实是个影子——我以为的“好东西”,他们根本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我却总没时间给。

转个身,才看见幸福的“真面目”

父亲出院后,我做了个决定:辞掉省会的工作,回县城找个活儿干。朋友都说我“疯了”,“放着高薪不拿,回小地方当咸鱼”。我没辩解,只觉得心里踏实——就像小时候在田里跑,跑累了,终于能回到家门口,听见母亲喊吃饭的声音。

回县城后,我找了个建材店的工作,不用天天出差,晚上能回家吃饭,周末能陪父亲下棋,陪母亲去菜市场买菜。一开始也不适应,觉得“没面子”,见了以前的同学,总怕人家问“你怎么回来了”。直到有次陪母亲去买白菜,摊主是以前的邻居张婶,她笑着说“你可算回来了,你妈以前总跟我念叨,说想你想得睡不着”,母亲在旁边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我突然觉得:“面子”这东西,比不过母亲的笑。

后来我在院子里种了些丝瓜和辣椒,每天早上起来浇浇水,看着藤蔓往上爬,心里比以前签成大单还高兴。孩子放学回家,会蹲在院子里看蚂蚁搬虫子,嘴里叽叽喳喳地说学校的事;妻子在厨房做饭,会喊我“过来帮我剥个蒜”;父亲坐在藤椅上,看着我们忙,偶尔插一句“丝瓜要搭架子,不然长不直”。

有次周末,我陪父亲下棋,他赢了,笑得像个孩子,说“我就说,你还是没我厉害”。母亲端来切好的西瓜,是院子里自己种的,不甜,却沙得很。孩子拿着一块西瓜,跑过来喂我,说“爸爸,这个西瓜比超市的好吃”。我咬了一口,甜到心里——原来我当年追的幸福,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不是带阳台的房子,是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一块不怎么甜的西瓜,听父亲说“我赢了”,听孩子说“好吃”。

后来我又在院子里搭了个小棚子,放了张桌子,夏天的晚上,我们坐在棚子下,吹着风,吃着母亲腌的咸菜,聊着天。父亲会说他年轻时的事,母亲会说隔壁谁家的孩子结婚了,孩子会说他画了幅画,要贴在棚子的墙上。有次朋友来做客,看着我们,说“你现在这日子,比在省会舒服多了”。我笑着说:“以前是我傻,跑错了方向,现在转个身,才看见幸福就在这儿。”

幸福的“成真”,是把日子“缝”起来

现在有人问我“你是怎么让幸福生活的梦想成真的”,我总想起院子里的丝瓜架——藤蔓不是一天爬满架子的,得慢慢等,等它长出新芽,等它顺着架子绕,等它开花,等它结出小丝瓜。幸福的日子也一样,不是“一下子”就来的,是把一件件小事,慢慢“缝”起来的。

比如,每天早上起来,帮父亲倒杯温水,听他说“今天天气好,适合晒被子”;比如,妻子做饭时,帮她摘摘菜,听她抱怨“今天的辣椒有点辣”;比如,孩子写作业时,陪他一起画画,听他说“爸爸,你画的小熊真丑”;比如,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去田里摘玉米,孩子跑在前头,父亲跟在后面,喊“慢点跑,别摔了”。

这些事都小得像院子里的草,不起眼,却长得扎实。就像母亲腌咸菜,得用老坛子,一层菜一层盐,封紧了口,等上半个月,才能腌出那个味。幸福的日子也得“腌”,得有耐心,得愿意花时间,得把心放进去——不是“我想怎么样”,而是“他们想怎么样”;不是“我要给他们什么”,而是“他们需要我做什么”。

前几天,我在棚子下贴孩子画的画,父亲走过来,帮我递胶水,说“贴歪了,往左一点”。我调整的时候,他突然说“你小时候也爱画画,画的小鸭子,还贴在你房间的墙上,后来搬家,我没舍得撕,还收在箱子里”。我愣了一下,突然想起,原来父亲一直记得我小时候的事,就像我现在记得孩子的事一样。

傍晚的风又吹过来,丝瓜叶沙沙响,妻子喊吃饭的声音又传来。我看着父亲坐在藤椅上,母亲在厨房忙碌,孩子举着画跑过来,突然觉得:这就是我当年想要的幸福生活——不是多富有,不是多风光,是每个人都在,每件小事都安稳,就像院子里的老藤椅,虽然旧了,却坐得踏实;就像母亲腌的咸菜,虽然普通,却吃得暖心。

其实幸福从来不是“追”来的,是“等”来的,是“做”来的。你不用跑多远,不用赚多少,只要你愿意停下来,看看身边的人,听听他们的话,做他们需要你做的事,幸福就会像院子里的丝瓜一样,慢慢长出来,结出甜甜的果。而这,就是我让幸福生活梦想成真的“秘诀”——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把心放对地方,把日子过扎实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美文   梦想成真   幸福   父亲   母亲   孩子   丝瓜   棚子   西瓜   藤椅   妻子   卡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