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风的渐凉,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它与秋分相衔接,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寒露还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的节气。寒露时节,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非常明显,早晚温差较大。特别是在北方,气温会降至0℃以下,露水因气温低而开始结冰,这也是得名“寒露”的原因。
生活起居
寒露如约而至,标志着深秋的到来,气温持续下降,昼夜温差增大,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阴气渐盛,在生活起居养生方面应注意:早睡早起,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调整作息时间,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疾病,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做好下肢保暖。俗话说“脚冷冷全身”,脚部受冻,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在寒露节气外出时,要穿着保暖的鞋袜和衣裤,避免足部受寒。寒露节气后,运动方面也要有所调整,可以选择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
但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可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否则会伤阴损阳。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正是出游赏秋的好时节。人们可以趁着闲暇时光,多接触大自然,进行散步、慢跑、爬山等户外活动,以达到放松身心、调畅情志、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登高望远,不仅能欣赏到漫山红叶的壮丽景色,还能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饮食养生
寒露时节正当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当燥邪之气侵袭人体时,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容易出现诸如舌燥咽干、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此时可适当食用一些味微辛、微温的食物,如紫苏叶、葱等,以散表寒,同时可多摄入茯苓、山药等食材,它们既能温养脾胃,又能运化水湿,有助于身体机能的平衡。此外,雪梨、百合、银耳等食物具有养阴润肺的功效,能够缓解秋燥带来的咽干、咳嗽等不适症状。
而石榴、山楂、苹果等水果,则可通过其酸甘化阴的特性,达到生津润燥的效果。如有秋补需求,则应按照辨证进补的原则,进行阴阳平衡的滋补,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大家可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补品,如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
在日常饮食中,应减少苦寒生冷之物的摄入,如螃蟹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寒气内生。同时,也要避免大量食用羊肉、胡椒等大辛大热之物,以防伤阴化热,加剧秋燥症状。早餐时,建议食用热食,如热的大米粥、小米粥,或根据个人体质,适当服用药膳粥,如甘蔗粥、玉竹粥、生地粥等,以温养脾胃,增强体质。
红枣花生山药粥
功效:健脾益胃。
食材:(2人量)红枣8只、花生20粒、山药1段、粳米100g。
做法:
1.将山药、花生洗净后,加水与去核的红枣放在一起煮开。
2.然后把粳米放进去继续熬煮,直至米变得软糯即可食用。
百枣莲子银杏粥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食材:(2人量)百合30g、红枣5颗、莲子20g、银杏15粒、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
1.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红枣、银杏、粳米,煮沸。
2.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做炖煮即可关火。
雪梨杏仁瘦肉汤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于秋季天气干燥时食用。
食材:(3人量)雪梨2个,甜杏仁20g,无花果3粒,猪瘦肉500g。
做法:
1.将雪梨清洗干净,除去果心,切成2瓣。
2.猪瘦肉洗净,切块焯水后放入雪梨、瘦肉、甜杏仁、无花果,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小时。
关注节气养生 乐享健康人生
联合制作:云浮市中医药局 云浮市中医院 云浮融媒(集团)
文案:易国琴
整理:练芷莹
音频配音:易国琴
通讯员:陈蕴熙
编辑:罗青青 赖秀梅
校对:陈熠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