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阳明堡,勇士们炸了鬼子的机场 今日寻故地,原野上绿浪滚滚黍米香

【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丹 杨珏 李建斌

这是1937年10月的一天,我八路军129师769团在团长陈锡联带领下,正沿滹沱河迅疾南下。往前40多公里就是忻口。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长驱南犯,入侵“华北锁钥”山西,一路屡屡得逞,兵锋直指忻口……

阳明堡飞机场遗址今日图景。代县阳明堡镇供图

就在这时,头顶蹿来几架飞机,机身上的“膏药旗”清晰可见。估计是日寇入侵以来没有遭受过沉重打击,飞机飞得很低,飞行员还肆无忌惮地贴近机窗朝外探看。

陈锡联命令战士们迅速隐蔽,同时,也在分析:附近很可能会有日军的机场。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

几经侦查,果不其然!在隔河十里外的阳明堡镇南侧,还真有个军用机场——“山西王”阎锡山修好后还没来得及启用,就被日军占了去。

“虎口拔牙,捣毁飞机场!”这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骁将,尽管只有22岁,却经历过许许多多恶战。他将设想向上级报告。

刘伯承师长下了死命令:此仗,必须打响!

对于“打响”,陈锡联心领神会:一定要完胜,弄大动静,给日寇以震慑。

做到完胜,必须充分摸清敌情。陈锡联派出了多支侦察小队,情况清楚了:阳明堡机场停放的飞机竟有24架之多!白天频繁出动,轰炸忻口、太原,晚上全部返回。守卫机场的是日军香月师团的一个联队,但大部分驻扎在镇上,在机场警卫的只有200人左右。防御工事也比较简单。

鬼子防守如此“低配”,可见骄狂到了何种程度!

出其不意,夜袭阳明堡。陈锡联作出了最后的决定。时间,定在10月18日午夜。

3营营长赵崇德惯于夜战,人称“夜老虎”,袭击机场的重任自然就落到3营肩上。1营负责牵制,阻止日军增援,2营则作为预备队,相机而动。

老乡们听说要打鬼子,不消会儿工夫就扎起了几十副担架,也都憋着一股劲儿。

3营官兵轻装简行,“人衔枚,马裹蹄”,将作战工具紧紧绑在身上。初冬的滹沱河,静静流淌,河水冰冷刺骨。他们蹚过河,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向机场方向摸去……

近一点,再近一点,勇士们一个个进入战斗位置。

黑漆漆的夜幕中,阳明堡机场死一般寂静。四周岗楼上的探照灯扫来扫去,画出一道道惨白的光束。

午夜临近,按照部署10连率先向机场突进。勇士们用鹤嘴镐撬开铁丝网匍匐着向敌机摸去。距离敌机越来越近,眼看离飞机只有二三十米时,又有探照灯扫了过来。岗楼上的鬼子发现了,一边哇哇怪叫着,一边用机枪猛扫。

10连的勇士们向鬼子的哨所冲去。紧随其后的11连则直扑敌机群。

“抓紧时间!给飞机喂手榴弹。”赵崇德怒吼。顶着密集的枪弹,战士们爬上飞机,将手榴弹狠狠甩进机舱。

“轰——轰——”敌机相继被引爆。火乘风势,风助火威,顷刻间,机场陷入一片红色的“海洋”。

喊杀声、爆炸声响彻阳明堡上空。

守机场的鬼子展开了疯狂反扑。7次冲锋都被我军打退。为了给炸飞机的勇士们赢得时间,打阻击的战士们和鬼子打起了白刃战,刺刀拼弯了,有的战士就抱起炸药包向敌人冲去……

阳明堡机场的枪炮声和冲天火光,让周边的鬼子惊恐万状,一股一股朝阳明堡机场方向冲来,大老远就能听见敌人装甲车的“隆隆”声。

这时,滹沱河附近的山头上,燃起了熊熊烈焰——这是我军事先约定好的撤退信号。

这一场夜袭战,击毁敌机24架,毙敌100余人。这是继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刘伯承师长赞不绝口:“打得好!打得好!”

阳明堡袭击战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上海、延安、太原等地群众纷纷募集款项慰劳八路军将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奖励两万元。

可惜的是,30多位八路军勇士长眠在了这块大地上。赵崇德营长在掩护战友撤退时中弹牺牲,年仅23岁……

八十八年后的今天,光明日报“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采访组,在四月的芳菲里,来到了阳明堡。

“瞧,这就是当年的阳明堡机场。”年届八秩的刘凯,是我们此行的向导。老人家教书育人大半辈子。

分明是一块平平整整的田地,当地人说,这儿种的是黍子。哪里还有丁点儿飞机场的影子?远处是一抹如黛的山峦。那山峦不突兀、也不险峻,就是那样平平静静地蜿蜒着。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

见我们发愣,老人家笑着解释:“那场惊天动地的战斗后,机场成了一片荒地。空着怪可惜的,附近的百姓陆续来开荒,你一垄他一块,不过到头来还是填不饱肚子。再后来,大包干时期,这一片被整合成集体用地,可是盐碱地上‘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秋季少打粮’,大伙儿使劲刨啊刨,也刨不出多少粮食。直到1996年前后,国家牵头,群众齐心,一起投资250多万元,开发荒滩、修渠排碱、打井配套、筑路栽树……盐碱地摇身一变成粮仓,2000多亩呢!”

“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农田改造,这块地欢实着呢,种啥长啥。以前种玉米;前几年种甜瓜;这几年黍米卖价高,乡亲们跟了上去。今年春上,镇上派来了科技‘明白人’,指导大家黍米地里套种甜瓜,一地生多金。”老人很自豪。

为了照顾我们的情绪,老人很关切地问:“没有看到当年的飞机场,你们是不是有点失望?”

“一点儿也不!这不正是当年勇士们所希望的吗?!”我们几个几乎同时回答。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6日 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历史   故地   原野   鬼子   机场   今日   光明日报   敌机   日军   飞机   飞机场   崇德   岗楼   太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