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孙喜增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非遗保护意识,4月11日下午,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王永法走进安阳市文峰区育才小学四年级一班,开展“文化自信非遗先行”活动,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非遗盛宴。
作为河南省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安阳捋面的非遗传承人,王永法始终用对一碗面的执着,坚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科学化、标准化、色泽诱人、香气四溢、质地软糯且味道鲜美,这些都是顾客形容安阳捋面最恰当的词汇。每一口都能让人感受到厨师对于原材料选择与处理上的精益求精。
在王永法的精心呵护下,2015年安阳捋面被确定为安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9月跻身省老字号产品行列,2018年入选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又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如今,安阳捋面这道佳肴以其特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赢得了广泛赞誉,逐渐成为安阳传统美食的一张名片,被市民亲切地誉为安阳餐饮界的“胖东来”。
工作之余,王永法积极投身于非遗宣传工作中,他先后走进安阳市深蓝高中、市八中等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宣传活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活动现场,王永法通过图文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非遗”、安阳“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河南坠子、内黄木板灯笼画、相州盘扣、核雕、安阳捋面等重点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及文化价值,引得学生们连连惊叹。
“非遗进校园,让学生从内心对非遗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非遗的种子,将来能够成为非遗继承和传播的一分子。”王永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要从娃娃抓起,刻不容缓。非遗要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特别是非遗进校园,要让学生从小认识到,我们祖国有着如此优秀的非遗,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激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承载着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上,而不单单是经济效益,只有两者紧密结合,经济效益才能良性发展,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非遗项目和技艺才能健康良性发展。
“一个学校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爱国要从点滴抓起,从细节抓起,从每个孩子抓起,从每个人抓起。所以说,非遗进校园,势在必行。”王永法说,为了深入推进非遗保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伴随“非遗进校园”的日益深入,其重心也应从最初的仅注重传播、鉴赏,逐渐发展到包括技艺传承、技能传承在内的实践层面,实现以社团和研学形式进校园的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让“非遗进校园”迈上新台阶。
安阳市文峰区育才小学校长葛玉霞表示,非遗进校园是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习非遗技艺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专注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希望通过非遗进校园,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广大教师也普遍认为,非遗进校园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教育举措,既能丰富校园文化,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综合能力。
王永法表示,他今后将持续开展非遗普及活动,让更多孩子成为非遗保护的“生力军”。
编审:孙喜增
更新时间:2025-04-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