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之子范苏苏因病在京去世 享年79岁

《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范苏苏接受记者专访。 (报纸版面)

【点新闻报道】著名新闻记者、新中国新闻事业开拓者范长江之子范苏苏于7月7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身为范长江新闻学院顾问、范长江纪念馆顾问,范苏苏潜心研习与传承父亲范长江的新闻思想与精神,为赓续新闻文脉倾尽全力,在新闻文化领域影响深远。

致力研究范长江新闻实践:范长江人生三个第一

范苏苏一生与父亲的新闻事业紧密相连,从中国文联退休后,范苏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其父亲范长江生平事迹、新闻实践和崇高精神的研究、整理和传播工作中。范苏苏生前任总顾问的广播剧《不尽长江滚滚来》2023年首播,是首部以范长江先生为原型的广播剧,再现了范长江人生中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在国内报纸上公开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个向“国统区”人民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第一个以“国统区”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范苏苏生前接受《大公报》访问时介绍,1937年2月,范长江到达西安和延安进行采访,这是中国报纸上首次出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人物形象,范长江也因此成为中国记者采访延安第一人。 “当时我父亲十分想了解西安事变的真实情况,在听了周恩来的介绍之后,我父亲开始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的前途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父亲如愿见到了毛泽东,而这次见面也彻底改变了父亲一生的轨迹。”

多年来,范苏苏投身于对父亲遗物与文稿的整理工作,系统性地保存和梳理范长江的新闻作品。他整理出版了《范长江新闻文集》、《西线风云》等著作,这些书籍完整收录了范长江的新闻佳作,让后人得以领略范长江新闻报道的风采。同时,范苏苏还主编《长江自有后来人》《范长江与“青记”》、《历史的见证——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摄影记者作品选》,汇总了范长江新闻奖得主的职业心得,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同时,范苏苏还积极参与到范长江相关纪念场馆的建设与发展中。 2014年,他被内江师范学院聘为特聘教授,参与筹建范长江新闻学院和纪念馆。此后,他多次向范长江纪念馆捐赠珍贵文物,使更多人能够直观感受到范长江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他的新闻人生。

《大公报》创刊120周年接受专访:《大公报》为范长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2022年,《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范苏苏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将年轻时的范长江在人生事业十字路口的抉择娓娓道来。人们都知道范长江是《大公报》的名记者,但事实上,在进入《大公报》前,范长江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履历。他年轻时曾想报考黄埔军校,还加入过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成为一名学生兵,更参加过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后来他先是就读于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求学。可以说,从政、入伍、治学,都曾是范长江近在咫尺的人生选项,但很多人都没想到,他最终会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其实,我父亲对于政治、军队和学院的投入和离开,都基于同一个原因。”范苏苏说,父亲从军,是想直接投身革命,参与救国救民的事业。治学,又是想去探求解救国家于水火的真理。但无论是入伍,还是治学,当时的现实都给了他沉重的打击,让他一次次失望。 “最后,《大公报》为我父亲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与此同时,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的帮助下,我父亲才最终走上了奉献热血、报效国家的新闻之路。”

先祖范仲淹 传承“以天下为己任”情怀

范苏苏介绍说,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家族先祖。根据族谱,范长江是范仲淹的第三十一代孙。他的祖父范延馨更是十分推崇和强调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可以说,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追求,很早便深深扎根在父亲的心底里。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历史   之子   享年   范长江   大公报   父亲   新闻   周恩来   长江   延安   人生   西安事变   国统区   纪念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