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怎么“闭藏”?看这一篇就够了

冬季是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藏”,意在潜藏阳气,以备来年春季的生发。《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那么,冬季究竟应该怎么“闭藏”呢?


饮食宜御寒滋补


中医认为,冬季为肾经所主,主封藏,主咸。冬季饮食以保温御寒、滋补、防燥为主,应增加食物热量,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少食生冷、燥热之品,少吃葱、辣椒、韭菜等辛辣之物。可多吃大枣、芝麻、干姜、红糖等温中散寒的食物;多吃萝卜、梨、苹果、柿子等润燥食品,还要注意多喝水,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内容来源:包图网

并且,冬季进补宜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牛、羊肉等温补之品;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应进补甘温之品,如鸡、鸭、鱼类;高原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

但要注意,冬季气候寒冷,人们活动量减少,阳气潜伏于体内,加之许多人长时间待在暖气房或空调房中,过度取暖,又多食肥甘厚味食物,或一味通过食物、药物补阳,致使阳热偏盛、阴液亏虚。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度养阴,不论食补还是药补,均应遵循“辨证进补”和“不虚不补”的原则。


滋阴润燥药膳推荐

淮山枸杞子龙眼炖乳鸽

乳鸽斩件、焯水,以花生油爆炒,入炖盅,放入山药50g、枸杞子10g、龙眼10g、生姜2片,武火煮开,调文火炖60~90分钟,加盐适量调味即可。

黄精炖瘦肉

瘦肉200g切块、焯水,与黄精30g、生姜片2片纳入炖盅,隔水炖120分钟,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补气温阳药膳推荐

党参黄芪排骨汤

猪排骨300g洗净、斩块,焯水备用,取党参30g、黄芪30g、生姜2片与猪排骨共放入炖盅,煮沸后改文火炖煮约120分钟,加盐适量即可。

当归生姜羊肉汤

取羊肉500g剔除筋膜,洗净后切块、焯水。先用铁锅,以花生油、生姜片将羊肉放入爆炒,加少量黄酒,与当归10g、生姜3片共放入砂锅,以武火烧开后转文火,慢炖约90分钟,加盐、胡椒粉适量,喝汤食肉。



起居宜早睡晚起


冬季万物闭藏,人体的阳气也随之沉潜含藏。因此,冬季调养着眼“闭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立冬作息强调早睡晚起,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睡眠时间。早睡有利于阳气潜藏,迟起则利于阴精蓄积。同时要注意身体保暖,衣着适当,以免阳气外泄。


运动宜轻缓忌剧烈


“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故立冬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以保持人体的体温及正气。夜为冬,冬主藏,晚饭后不宜外出。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应忌剧烈运动。

内容来源:包图网


情绪宜平和畅达


冬“藏”即神藏于内,力求精神安宁,含而不露,少私寡欲,避免烦扰妄动,使阳气得以潜藏。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修身养性的活动,如听音乐、养花、郊游等愉悦身心。冬季光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可以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内出门晒晒太阳,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或者与友人倾诉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


艾灸膏方保健又防病


艾灸:艾灸疗法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可驱寒逐湿、消瘀散结。艾灸神阙穴可预防感冒;艾灸关元穴可温通经络、补益阳气;艾灸足三里具有补脾胃等功效;灸气海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灸风门穴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灸肾俞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等功效。

内容来源:包图网

膏方: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季除了做好日常保健外,适量进补、调理身体尤其重要。冬令进补亦可选择药补。药补可用膏方,可以调和气血、阴阳,兼具治疗和进补的作用,帮助人们从整体上调理身体,起到预防、保健养生的作用,尤其适合亚健康人群,对大病后、慢性病患者具有调补、滋养的功能。但中医膏方并非人人适用,要讲究辨证开方

来源:养生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养生   冬季   阳气   艾灸   生姜   药补   文火   食物   人体   武火   放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